日本男生的传统学生制服
果然女生的鼻尖刚好到第二颗纽扣的位置
诘襟学生制服的起源
男生传统制服是「诘襟」。「诘襟」通称「Gakuran/がくらん」,写成汉字便是「学兰」。「兰」字指的是荷兰的「兰」,江户时代称西服为「兰服」,来自西方的物事均冠以「兰」字,如西学称「兰学」,西方医学称为「兰医」,而「Gakuran」的意思就是「学生用兰服」,而「Gakuran」一词在台湾直接翻译成中山装,通常有人按照印象称其为立领制服。明治十二年(1879年)宫内省设置的官立学校「学习院」指定「诘襟」为男生校服,七年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也指定「诘襟」为制服,其它中学或大学陆续效仿。但是襟制服当时只有都市区有钱人家子弟才穿得起襟制服,一般大学生都是和服、下駄,再用风吕敷包裹课本、文具去学校。诘襟制服在当时算是一种上流知识分子的服饰。
中学男生穿着模仿19世纪普鲁士陆军军服的校服,采用这种军服作为学生制服,中国人就很容易联想起军国主义的背景,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沉溺于富国强兵的思想之中,因此这种带有军事意涵的服装也就正对日本人的胃口」,但英国卡尔地夫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多弗·胡德指出,这种设计与日本军队的历史无关,而可以追溯到1870年代日本正规教育体系建立之际,当时日本向法德国、法国和英国取经。因为当时的欧洲各国的学校制服都是基本上模仿军服而制作的,而采用军服作为学生的制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诘襟学生制服的发展
诘襟制服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日本开始作为学生制服而采用之后,逐渐在日本全国普及。诘襟制服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流传甚广,现在有人称这种服装为五四青年学生装。很多留日学生都穿这个制服,因为当时革命党人多在日本,而革命党人剪发易服,通常穿的衣服则是诘襟制服和西装,并且称诘襟制服为「革命服」,随后这种服装变经过不断改造之后,变成中国的中山装。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曾是日本的殖民地,常看韩国电视剧和电影的人应该到注意这个。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打败白种人的消息使得殖民地人们信心大振,当时不少越南志士以日本为榜样,并且去日本留学,而「诘襟」自然也流传到越南,成为当时学生常穿的制服。
中国民国二十七年的学生毕业照
《恰同学少年》剧中毛泽东读师范时的制服
韩国明星裴勇俊剧照
韩国明星权相佑剧照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日本的实施民主化改革,制服和军国主义的关系看起来实在太密切了,因此诘襟制服在战后的一段时间都并没有成为学生的正式制服,或者说是很少采用。而在五十年代以后,诘襟制服便再次复活。不过六十年代的安保运动和学校纷争,制服逐渐自由化。对于大学生来说,诘襟学生制服已经跟不上时代,而且限制个性的发展,之后大学便不再统一制服,而由于制服自由化的风气影响小学生也不再统一穿制服。虽然国中和高校采用诘襟制服的逐渐变少,当毕竟大部分还是采用的。因此诘襟制服就变成国中、高中男生的校服。国小一般不会设校服的,即便有也通常是男女不分。而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学校制服倾向于用西装甲克等作为学校制服,诘襟制服不再是一统天下了,现在大概七成国中都采用黑色诘襟制服服,高校则有二成左右,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采用西装的式样作为校服。在动漫中的不良少年或体育祭时应援团也是常穿诘襟制服。
运动会常见的应援团/声援团,也就是拉拉队
动漫中暴力团也穿这个,不过是COPLAY
动漫中无纽扣的学生制服
白线帽的青春
说到制帽,我想起的是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顶着高高的学生制帽,现在真的有机会说说清国留学生顶的制帽。诘襟制服为指定为大学学生制服的同时,也指定了日本式角帽作为学生制帽。欧美式的角帽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大学毕业典礼时见到的学位帽,和帝国大学的学生制帽相比较,大概就能了解其中的联系。角帽从明治的时代开始是日本大学生的标志。当时的大学生通常是头戴菱形角帽,留长胡须,身穿和服,脚登木屐,阔步游街。在少年的眼中,这些大学生的装扮和行为被看成是在尊重日本的传统,崇尚武士道,并以日本精神为荣耀。针对大学生的这种态度,台湾协会学校(即拓殖大学的前身)第一代干事河合弘民提出戒言说:台湾协会的使命不是在养育一群「破帽弊裤,态度高傲」的学生。诘襟制服和制帽在日本明治时代之后一直在日本通行,不过制帽在六七十年代后已经很少采用了,诘襟制服的采用也逐渐减少。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