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實生活變好了,但是
a.人是永遠不滿足的,以前我小學的時候有happy meal吃已經很開心(McD只有城市有,吃McD代表進城吃風,而且McD對我們家來説是奢侈品),現在McD算不上是奢侈品。以前我家裏只有一輛摩托車,進城就搭巴士或火車,現在開車是正常。以前家裏沒有冷氣和熱水器,現在有了但一年沒開幾次,因爲還是覺得冷氣和熱水器在馬來西亞沒必要很奢侈(ok,這個KL人很難明白我知道,但是kampung仔真的是壯到去云頂沖涼都可以冷水的)。以前沒有出國旅行這種東西,因爲太奢侈,現在終于有點錢出國了。
b.人總是愛比較,爲何有一部分人,親戚還是朋友,他們可以那麽有錢,生活那麽好,而我卻差他們那麽遠?不比不覺得自己窮,比了就心裏不平衡,尤其現在有 fb/ig,人人都愛上網和親朋慼友炫耀比較,以前是過年一年一次被很song的土豪親戚酸難受,現在是天天自己讓自己難受。
2。經濟成長快,但是財富分配不均,經濟發展成果只有一部分人享受到
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還是沒錢。這個大家都知道,但爲什麽會這樣?因爲有閑錢的人可以錢生錢-用資本套利,而資本可以越滾越大。勞動階級只能用勞作、服務、時間、創意來賺取收入,手停口停。這個任何聼過傳銷、金字塔、money game 的人都很熟悉。所以大家都想進入資本階級,沒人要做勞動階級。但是國家經濟的增長靠的是生産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生産還能增長,就是靠剝削其他國家,或者是用未來錢),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資本本身並沒有生産力。當然我這麽說並不是要反對資本,資本是很有力量的,因爲資本能夠集結資源,而集中的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從生産力的提升(設計改良/科技突破)、成本的降低、市場的開拓取得投資回報,所以我們往往看到一個有很好點子的創業家,在被注資后,迅速征服市場。但是有些投資他們對生産力是沒有直接幫助的,但是他們一樣取得投資回報,炒房地產是其中一個。這個是沒有辦法的,而且我們也要允許這類的投資。問題就在,當這類投資的回報遠遠超過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那麽經濟成長的成果就讓這些人很大部分的拿去了,炒房變土豪的例子比比皆是,財富短時間集中在這些人手上,那麽財富就要分配不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