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的爬行动物。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
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
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
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
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
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
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
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
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当时是外界环境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恐龍」一詞的源由是大約在公元1850年,一群古生物學家在世界上一些地方發現了巨大的爬蟲類動物化石骨骼。
他們從未見過那麼大的骨骼,因此由當時開始就給這類龐大的爬蟲動物起名為「Dinosauria」,
希臘文的意思是「恐佈的蜥蝪」,後來簡稱「Dinosaur」,中文則翻譯為「恐龍」。
當恐龍骨骼化石被發現的消息傳開後,人們才知道有巨大的爬蟲動物,曾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活躍過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