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将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母音无声化,
母音無聲化
母音無聲化(devoicing)為語言學名詞,為日語發音時的獨特現象。簡單
來說,原本應該由聲帶振動發音的某些假名(通常為以「i」「u」發音結尾
的假名)無聲化,發音時聲帶不振動,只發出氣音。經由這樣的發音方式,
說話者可以不用將每個假名的發音都大聲唸出來,而達到省力、方便發音
的目的(特別是那些本來就不容易發音的字彙)。
例:「がくせい(学生)」「ひと(人)」「です」等等字彙
光靠文字並無法體會原始發音和母音無聲化的差異,請聆聽聲音檔,會更
容易理解。
一般來說,對於日語學習者來說,並不需要過度矯正母音無聲化的發音。
有二個原因,首先,母音無聲化是自然的發音習慣,像PTK 法則一樣,以
母音無聲化的方式來發音,會比較輕鬆省力,功能僅止於此,不會造成意
思上的誤解。其次,日本各地都有其專屬的方言,許多方言中,也沒有母
音無聲化的發音習慣,因此對於外國人來說,在初中級階段時不必硬性強
求。
不過,即使不需過度矯正,仍然必須了解母音無聲化的原理,並經由日文
聽說練習實際體會,因為在標準日文發音(標準語)中,母音無聲化還是佔
有相當重要性,雖然不會造成意思上誤解,但是還是會讓聽者有「好像哪
裡怪怪」的感覺。整體來說,如果你屬於中上程度的日文學習者,想將自
己的日文發音精準度由90%提升至95%,那麼這一部分將會相當重要。
如同PTK 法則,母音無聲化的最有效率學習方法,也是經由「多聽多唸日
文」。你可以針對下面所舉的例字進行發音,比較母音無聲化的不同之處,
體會是不是變得比較好發音,讓身體自然熟悉發音規律。
容易產生母音無聲化的假名:
羅馬拼音以「i」「u」結尾的假名,例如「いきしちに」「うくすつふ」等。
出現條件
母音無聲化出現條件,主要有以下二種
Ⅰ 以「i」「u」結尾的假名,後面接無聲子音時

「無聲子音」概念可能不好懂,讓我們以「ひと(人)」這個字為例說明
一下。
「ひと(人)」寫成羅馬拼音的形式為「hi to」,第二個假名「と」的第
一個字母為「t」,當我們發音「t」的時候,聲帶不會震動,沒有真正的
聲音(只有氣音),因此「t」被稱為「無聲子音」。像「s」「k」也是「無
聲子音」。
在單字「ひと(人)」中,假名「ひ」的後面剛好接上「t」這個「無聲子
音」,因此假名「ひ」也跟著入境隨俗無聲化,只發出氣音。
Ⅱ 句尾為「u」結尾的假名時
日文句尾出現的「です」「ます」中的假名「す」,我們習慣唸作「s」的
發音,而不唸作「su」。這也是母音無聲化的一種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