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近來卻是出現一個奇景,黃河不再黃,黃河清了!專家們還確定今次不是短暫性出現,而是有泥沙銳減,水流相對變清的趨勢。專家擔心會引發生態災難。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流,亦是世界含沙量最高河流。當局自1946年展開“人民治黃”行動,由2000年開始,黃河泥沙含量銳減,其中由呼和浩特托克托縣河口鎮到鄭州桃花峪一段長逾1200公里的中游已變成清水,直到開封以下才呈淺黃色;在非汛期,黃河逾80%河段皆是清水。
一位在河邊散步的老人說,過去這裡的河水像糊塗(方言,一種濃稠的粥類)一樣,舀一瓢水,裡面有半瓢以上是泥沙。「這些年開始逐漸變清了。」
中國對黃河變清開始有爭論,認為不知是好是壞。中國前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陳先德指出,現時還要瞭解到底河水變清了多少,而且變清是“人民治黃”的成果。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則提出憂慮,表示以往短期性的清澈是因為乾旱天氣令水流量減少,難以帶動泥沙,通常維持20多天左右,但今次卻不一樣。鄭指出過去是黃河泥沙和大自然平衡,經過萬年計的時間,生態之間的植物和動物有一套系統和默契,現時黃河泥沙減少必然會有平衡上的破壞。
鄭舉例指,黃河泥沙可以覆蓋鹽鹼地,養養河灘,河中又有一些鯉魚物種是生長在多泥多沙的環境,黃河的轉變到底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還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