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2010 发表于 2013-11-15 10:26 PM 
怎样才可以增加母乳,?我宝宝不会吸,我是用吸奶器吸给她喝的,
我觉得不是很多。
分享~
【14 條超實用的哺乳經驗】
第 1 條:不要互相比較
把自己的做法和其他媽媽的做法相互比較,是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犯的最大錯誤。每一位媽媽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媽媽的母乳一開始就會很充足,而有些媽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努力才能跟孩子達成“供需”的平衡。
第 2 條:相信自己
先給自己一段時間 ( 6 ~ 8 周) 來適應哺乳,不要只嘗試幾天,感覺不順利就決定放棄。
第 3 條:隨時補充水分
準備一個有吸管的水瓶,並時時刻刻裝滿水,因為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口渴。吸管會讓你喝起水來很方便,即使在哺乳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時補充水分。
第 4 條:準備哺乳用的哺乳枕
專門為媽媽哺乳時設計的哺乳枕,媽媽們可以在哺乳時放在膝蓋上,把孩子托高到與乳房平齊的高度,可以在哺乳的過程中緩衝媽媽的手臂,讓哺乳更輕鬆一些。
第 5 條:使用吸奶器
如果你的乳頭有些內陷,可以用吸奶器吸幾分鐘就能把它們吸出來。也可以自己用 10 毫升的注射器自製一個拉伸的工具。方法是準備一個新的 10 毫升注射器,取出塞子,用小刀從注射嘴末端截去 1.2 公分左右,把塞子從截去面那一側插入,將另一端罩在乳頭上,緊貼著乳暈,輕拉塞子,就可以把乳頭吸出來。這個辦法可以在每次哺乳前使用。
第 6 條:就算感冒了,也要堅持給孩子餵奶
乳汁中含有抗體,能夠防止你把感冒傳染給孩子。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餵母乳時戴上口罩。
第 7 條:如果孩子看起來沒怎麼長大,不要太擔心
對於正常的嬰兒來說,平均每個星期體重增長在 110~200克之間,或者每個月至少增長 450克。不過,每次量體重最好是用同一個秤,在溫暖的室內,給寶寶脫掉衣物、排便後再秤,這樣得到的體重相對會比較準確。
第 8 條:練習在公眾場合餵奶
以後難免會帶著寶寶外出,小嬰兒可不會管什麼是公眾場合、什麼是私密空間,餓了就會哭、就要吃。因此提前準備一些必要的裝備,在家裡練習一下,等到真的要在公眾場合餵奶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可以買個在公共場合,餵奶專用的大披肩,然後對著鏡子練習一下,這樣就會知道需要怎樣注意與防護了。
第 9 條:大便的次數多一些很正常
喝奶充足的嬰兒在出生 4 天後,每天小便可達 6~8 次,大便 2~3 次。1~2 個月後,喝母乳的寶寶可能大便每天只有一次,或者每 3~4 天才大便一次,甚至還有的寶寶每週才大便一次,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寶寶的體重增長正常,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排便的時候也沒有感到痛苦,就不用擔心。
第 10 條:有粒狀樣是好現象
如果寶寶的大便裡,看上去有種子似的顆粒樣東西,那麼應該好好高興一下。因為這些顆粒是寶寶吸收了充足的母乳後,用不完的殘餘後乳,這說明寶寶吸收的營養很好、很充足。
第 11 條:大便顏色不同?
寶寶出生後的最初幾天,糞便是黏稠黑色的胎便,像瀝青一樣,這樣的胎便會持續幾天,直到寶寶的腸胃排空、排淨。媽媽的初乳會加速胎便的排出。然後寶寶的糞便會逐漸變成綠色,直至淺棕色的糞便出現。 所以,在這個期間寶寶的糞便顏色有所變化是正常的。
第 12 條:最初可以用棉質的尿布,來觀察寶寶的排尿量
使用紙尿褲一般不大容易觀察出寶寶的排尿量,所以最初的幾天可以用棉質尿布,濕度會比較明顯。不妨自己做個測試,將兩湯勺的水倒在尿布上,觀察一下濕度,秤一秤重量,然後和寶寶的比較一下,就可以大概知道寶寶的尿量了。
第 13 條:搖一搖母乳
放在冰箱裡的乳汁會沉澱分離,這是正常現象。所以在給孩子吃之前先搖一搖,你會發現它們就又恢復原樣了。
第 14 條:不要擔心奶水的濃度
也許有的時候你會看到自己的奶水很稀,像水一樣;有時候卻又很濃稠、白白的。不用擔心,這只是成分不盡相同的“前奶”和“後奶”而已。“前奶”較稀,是給寶寶解渴用的;而“後奶”較稠、熱量高,是維持寶寶成長所必需的“成長奶”。因此,一定要讓寶寶吃到“後奶”才行。如果把奶水擠出來放在奶瓶裡給寶寶吃,寶寶喝完母乳後,有時候還會發現瓶底有一些殘渣,這是“後奶”殘留的脂肪,不用擔心。
網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