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正在经历厌奶,或者才刚度过厌奶的危机吗?其实,厌奶在1岁以下的宝宝身上并不少见,甚至可说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爸妈只要多用点耐心呵护,就可以帮助宝贝顺利度过厌奶期。
什么是厌奶期?
小宝宝从出生以后,就开始以奶类为主食的生活,等到4~6个月大时,不少宝宝的每日饮奶量会突然下降一半,陆续显现出明显的厌奶症状。台中大里仁爱医院小儿科主任刘芳青表示,门诊中常遇上爸妈带孩子注射预防针,顺道提及孩子最近一反常态变得不爱喝奶,甚至看到大人吃东西却盯着食物直流口水,对奶类以外的食物展现出高度的兴趣,这正代表宝宝正在经历人生中第一次的厌奶期!
厌奶期一点也不稀奇!
多数宝宝在4~6个月大的时候,会出现人生中第一次的厌奶期,而厌奶期会维持两个星期左右后逐渐改善。之后直到1岁左右,部分小朋友会出现第二次的厌食期,此一阶段的孩子多半已经能吃固体食物,但孩子厌食却会只肯喝奶而排斥吃固体食物,与父母过晚替孩子添加副食品、喂食方式不正确有关。
厌奶期3大特征
当宝宝正在经历厌奶期的时候,会出现下列4项明显特征:
1.抗拒喝奶
厌奶期的孩子无论精神、活动力都和往常一样好,可是每到喂奶时,就会放声大哭或别开头极力抗拒,就连强迫喂食仍不愿意乖乖吞咽。另外,如果大人不小心让孩子尝到有味道的食物,也可能导致在这个阶段进入厌奶期。
2 .喝奶不专心
成长到4~6个月大的阶段,视力与听力比刚出生时更好更清楚,颈部的肌肉张力也越来越好,懂得如何自行抬头张望身边事物,所以喝奶时只要有人在一旁走动,或是附近有玩具、电视、广播等声光刺激,就很容易因此分心没办法专心吃奶。
3 .半梦半醒反而吃得下
宝宝大部分的时候不愿配合乖乖喝奶,只有到了睡前,在半梦半醒的迷糊状态反而能顺利喂食。
突然不爱喝奶的可能原因
小宝贝突然间抛开对「ㄋㄟㄋㄟ」的依赖,主要可能受生理性与病理性两方面的原因影响:
生理性厌奶》进入厌奶期、受副食品的影响、其他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每天只能吃同一种食物,或许我们连一个礼拜都无法忍受,更何况小宝宝4个月以来只以奶类为主食呢?」刘芳青主任表示。宝宝长期每天只有单一食物,久而久之自然主观性对喝奶感到厌恶,所幸多数孩子只会短暂持续一两周,之后胃口又会逐渐改善。
病理性厌奶》慢性疾病、鹅口疮、咽喉炎、生长迟缓、其他
身体不舒服会连带影响食欲,因此当宝宝出现厌奶症状,首先必须排除鹅口疮、咽喉炎等疾病的可能。
若宝宝的厌奶属于病理性(因为疾病导致),出现症状的时间点将不会局限于4~6个月大,举例来说,胃幽门狭窄在出生后两个礼拜即可能显现,而败血症的宝宝也可能一下子食量锐减,换句话说,如果宝宝提早在4个月以前出现厌奶、呕吐、腹胀等异状,家长就应该意识到潜在疾病的可能。
只会短暂持续一两周,之后胃口又逐渐改善
宝宝的饮奶量如何计算?
在宝宝尚未开始食用副食品以前,可以以此公式简单计算宝宝一天的正常奶量:
体重×每日平均喂食量=正常奶量
一般来说,宝宝平均每餐的喂食量大约在120~140c.c.之间,以一个体重5公斤的宝宝为例,每天应该要能吃到600~700c.c.,但一天最低的总奶量下限是500c.c.。刘芳青主任也提醒,厌奶的宝宝虽然不爱喝奶,但也不见得每餐都喝很少,宝宝或许这一餐食欲佳喝120c.c.,但下一餐却只喝90c.c. ,有「大小餐」进食量不均等的状况。但整体来说,只要宝宝一天的进食量能达到「公斤×100c.c.」,短期之内不至于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厌奶会不会影响健康?
基本上只要属于生理性厌奶,而体重生长曲线并未在短期内偏离太多(超过两条曲线),通常不至于对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只是,厌奶有时也必需考量是否已届添加副食品的时机,毕竟副食品是除了奶类以外,供给宝宝营养和热量的重要来源,关系到宝宝的健康与成长,我们在下一段将有较详细的说明。
是否需要服药治疗
一般来说,厌奶期的宝宝虽然吃得少,却不至于影响体重太多,通常也会优先采取添加副食品的方式尝试改善。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胃和食道尚未发育健全,偶尔还会在喂完奶后溢吐奶,这时医师会视情形酌量给予帮助消化和肠蠕动的药物,间接促进宝宝的食欲。
供给宝宝营养和热量的重要来源
7妙方轻松对抗厌奶期
当宝宝突然开始极力拒绝喝奶,爸妈的心情想必会既紧张又担心,刘芳青主任提供了7个聪明小妙方,如果你家宝贝也正面临相同的问题,也不妨跟着我们的脚步尝试看看唷!
1.不可强迫宝宝喝奶
有时照顾者因为担心厌奶影响宝宝成长,所以会刻意强迫进食,但这么做反而容易让宝宝对「喝ㄋㄟㄋㄟ」心生畏惧,在边喝边哭极力抗拒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呛奶。如果宝宝这餐的奶量减少,肚子饿的间隔时间便会缩短,所以下一餐记得要多增加奶量,通常大约两星期左右,就可以度过这段难熬的厌奶期!
2.定时少量喂食
厌奶期宝宝的食量通常会减少3分之1至2分之1,但照顾者仍要维持原来的喂奶习惯、固定喂食的时间与长度,举例来说,若原先喂一餐需要20分钟,那么照顾者约喂20分钟即可停止,不必因宝宝不肯吃而拉长喂奶时间,之后再随需求增加奶量,并且避免在非习惯时间喂奶,可以帮助宝宝调整喝奶的步调。
3.改变喂食方式
长辈们总说「七坐、八爬、九发牙」,但现在的孩子营养充足,通常提前在6个月大左右就会冒出小白牙了,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很喜欢将东西往嘴里送,一方面是因为好奇,另一方面则是借着咬磨牙龈的动作舒缓长牙不适,所以变得不喜欢喝奶。建议此时照顾者可以替宝宝改变喂食方式,比方说用儿童汤匙或小杯子喂食,宝宝会因为感觉有趣新奇而重燃「吃饭」的乐趣。
4.消耗体力增加饥饿感
随着年纪增长,宝宝白天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照顾者可以趁宝宝清醒时多陪伴他游戏、唱歌、说说话、进行婴幼儿按摩等活动消耗体力,能增加饥饿感并改善进食状况。
5.在单纯的环境哺喂
喂奶时应选择灯光柔和、温度适中、安静(也可以拨放一些轻柔音乐)的环境,尽量减少周遭的刺激,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好奇心旺盛,所以照顾者切忌一边喂奶一边跟宝宝玩耍,或者在喂奶的同时看电视,才能避免声响或影音吸引宝宝注意力,使他一心想玩耍而不愿意吃东西。
6.适时添加副食品
宝宝的第一次厌奶多发生在4~6个月大,这时只要家族无过敏史而宝宝又严重厌奶,可尝试一天喂一餐米糊(最多不超过两餐),而最晚给予副食品的时机不要超过6个月,否则将导致1岁左右的厌食问题更加严重。
至于爸妈们很担心添加副食品会导致过敏问题,刘芳青主任表示,以小儿科医师的角度,因为现在过敏体质的孩子不在少数,建议先从幼童的家人(父母或其他兄弟姐妹)着手了解有无过敏病史,再来决定给予副食品的时间──如果家族具遗传性过敏体质,建议6个月大后再开始添加副食品。
一开始可先尝试米糊,或是以新鲜天然的食材亲自烹调副食品,并以「流质、糊状、固体、块状」循序添加,不但能训练吞咽功能的协调,还能补足成长中的营养需求。但为了避免发生过敏,照顾者应谨记「1周添加1种副食品」的基本原则,才能在过敏发生时快速厘清真正元凶。
7.奶嘴孔适中,不可频繁换奶粉
1秒1滴为原则
新生儿使用的奶嘴孔小、流出奶量较少,但随宝宝成长胃容量逐渐增加,对奶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若奶嘴孔过小将导致无法顺畅吸吮,还会吸入过多空气感到饱足而饮奶量锐减。刘芳青主任建议,照顾者可试着将奶瓶腾空倒置,若奶水能以「1秒1滴」的速度滴下,就代表孔洞大小适中(反之,孔洞过大吸吮时易呛到)。
奶粉一匙一匙代换
宝宝6个月大前都是使用婴儿阶段奶粉,6个月过后是否需要换第二阶段奶粉,其实必须视发育程度而异──能否适应另一种奶粉取决于肠道消化酵素是否成熟,冒然完全更换奶粉易产生腹胀、拉肚子等不适,而频繁更换奶粉更是会增加过敏机率,可能演变成多重原因的厌奶。
如果考虑更换它款奶粉,建议新款奶粉一匙一匙替换掉旧款,倘若过程中孩子拉肚子或是皮肤起红疹,就代表肠胃暂时没办法接受新款奶粉、应暂时维持原样,但更换后持续观察一周内排便状况无异常,就表示肠胃适应良好。
文章来源
妈咪宝贝
刘芳青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
经历: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小儿部住院医师
台中荣民总医院小儿部儿童感染科总医师及临床研究医师
中华民国小儿科专科医师
中华民国感染症专科医师
中华民国感染管制学会会员
医用超音波学会会员
现任:仁爱医疗财团法人台中大里仁爱医院小儿科主任
Gogo Baby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