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有: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即使是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
铅: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汽车尾气不要含有CO,CO2,SO2等,特别是CO,可以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的释放,导致人缺氧。说简单一点,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从世界范围看,空气污染的另一重大因素是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
在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的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酰基硝酸酯,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还会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
氮氧化物对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其次是氮氧化物有毒。氮氧化物随着我们呼吸进入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亚硝酸盐还可以进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器官缺氧。在一般情况,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可引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除了氮氧化物,汽车尾气还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雾霾天气。烟雾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酯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不易扩散,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机人体健康。例如臭氧可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在高浓度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会出现头痛,引发出现肺气肿。臭氧是强氧化剂,长时间接触,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甚至发生癌变。臭氧还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和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促使骨骼早期钙化等。
汽车尾气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恶英、二氧化硫、铅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优势逐渐被过多的车辆所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我们该如何去避免和预防汽车尾气给我们所带来的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