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公司欲投資23億令吉在我國設立稀土廠,人們拒絕了。
台灣公司欲投資100億令吉在我國搞石化,人們搖頭了。
首相在創造國家繁榮的大前提下,一諾千金地二度派發援助金給低收入者,期望人民獲得250至500令吉后感覺幸福——這,未免太看小咱們了吧?
這份財政預算案,也許確如子根叔叔所說,不完全關乎大選——其大選因素該只佔約99%——但仍想不明白,對于一個月薪不到2000的青年,給他250幹嘛?添滿一缸汽油,載女友吃一頓飯,看一場戲,買大號飲料,宵夜后買一盒超薄避孕套,錢大概就花完了。
又,一部智能手機不過千余令吉,給200令吉的津貼是“首期”嗎?對于一個無法負擔的人而言,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幹嘛?他們上網頂多是打機打屁泡妞。至于需要時時上網檢查電郵的職青,其職位會相對地高,不會面對負擔不起的問題。
所以,政府沒事亂派錢幹嘛?
態度也是一樣
原因不外兩個,一是讓“缺乏思考”的人民感覺幸福,二是讓朋黨受惠——受惠青年只能購買指定經銷商的3G手機。
政府最給力的,是擁有佔了絕對優勢的關係網,對龐大數量(人民)的供給,有絕對權力的調動,只要一聲令下,要學院半價或提供無息貸款,讓低收入的青年接受再培訓課程,叫他永遠告別低收入,不是更實際嗎?
而自願提供協助的學院則可獲得免稅、低息貸款作擴建等優惠,不愁沒人自薦。對于沒打算接受再培訓的低收入青年,讓他維持現狀就好,我們總不能為了一個懶惰下床而尿床的孩子,一輩子提著尿壺待在他身邊吧?
上述那些“人民一小筆,國家數十億”之可有可無的手機回扣之類的津貼,抵銷了真正的必需品的津貼,間接加重人民負擔,還拖慢國家發展的腳步,可謂扎扎實實地捅了國庫一刀,若執行期間“預料之內地意外超支”,國家還不破產,大概就是神話了。
這片土地是我們所深愛的;會令國家利益受損或危害人民健康的錢,我們寧可不賺。對于這津貼,態度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