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img]
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柏林爱乐乐团的第六任常任指挥,同时也是乐团的艺术总监.
1955年1月19日生于利物浦,7岁就看懂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8岁加入青年乐队当敲击乐手。11岁那年,他随父去听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指挥的魅力和马勒的音乐使他感奋不已,起初想成个爵士乐鼓手的他,现在他立志要成个指挥家。1970年,年方15岁的 西蒙·拉特尔拉特尔首次登台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蓬头指挥神童”绰号闻名于英国乐坛。
次年,拉特尔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指挥,曾在母校指挥过马勒的第二、第六交响曲。他作为指挥系的学生参加了1974年在伯恩茅茨举行的约翰·普列尔(John Player)国际指挥比赛,脱颖而出,成为该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立即被聘任为普利茅斯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音乐学院毕业那年(1975年)他曾指挥著名的新爱乐乐团演出,名噪一时,之后,他回到家乡出任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副指挥,同时还兼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在这5年的指挥实践中他吸取了不少现场演出经验,这对他日后的指挥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或许是一种巧合的机会,1979年,24岁的拉特尔告别故乡,来到伯明翰,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0年更被委任为音乐总监。
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了17年钢琴、打击乐和乐团指挥,并于1974年毕业。同年他赢得了国际“约翰乐手”指挥大赛一等奖,并且被指派到英格兰南部城市伯恩茅斯当了三 西蒙·拉特尔年助理指挥。在1980年被任命为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之前,拉特尔当过很多乐团的客席指挥。这对组合作过很多巡回演出,他们到过中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近东和北美洲。1999年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投票选举了拉特尔作为继阿巴多之后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艺术指导。而阿巴多于2001/02乐季结束后宣布退任。拉特尔紧接着在当年上任。
拉特尔成绩骄人。1977年他作为最年轻的指挥家登上英国格林德堡歌剧节的舞台。1986年他又在那里上演了格什温的歌剧波吉与贝丝。很多同时代的作品,都是由拉特尔作的首演。1987年他在伦敦上演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纽,1989年则是费加罗的婚礼。拉特尔也经常作客萨尔斯堡音乐节。1989年他与巴托莉在那里同台献艺。他和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南美巡演归来。他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演出计划“走向千禧”,于2000年3月成功在伯明翰,伦敦,法兰克福,巴登-巴登和维也纳落下帷幕。2003年拉特尔实现了一个计划,就是和柏林的学校500名学生合作,柏林爱乐伴奏,在特雷托的体育场里上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汤玛斯·格鲁贝和兰师将它拍摄为电影“这就是旋律”(RhythmIsIt),并获得了巴伐利亚电影奖和德国电影奖。类似的计划,拉威尔的达夫妮与克罗伊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在2005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