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蘭莪.加影2日訊)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公開一份文件內容,證明馬華在1995年曾拿華社利益當作交換條件,而這種交換條件的行為就是“典當"。
他指出,華教是屬於全體華社的,馬華無權擅自當作交換條件。他是針對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指馬華不曾典當華社利益,否則他將第一個辭職的言論作出回應時,這麼表示。
鄒壽漢呼吁魏家祥不要將全體馬華黨員綁在戰車上,拖入典當的課題裡,因為他相信絕大部份馬華黨員都熱愛華教。
指魏辭職無法解決問題
他強調,魏家祥無需衝動地提出辭職論,畢竟這並非解決問題的管道,而他拿出文件並不是挑戰魏家祥,而是把事情說清楚。
他說,根據教育部在2010年9月回复某華教團體提問的文件,當中談及承認統考文憑事宜時,教育部就清楚表明國陣成員黨及相關非政府組織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時,基於團結原則達致協議,決定維持現狀。
他指出,文件中指當時的馬華領導同意維持統考文憑現狀(不承認),若要政府承認,就必須公平審視當初達致的所有契約。
“必須審視的其中一條是1961年教育法令中`取消教育部長把華小和淡小改成國民學校的權力’,所以有理由相信還有很多契約是華社不知道的,包括維持獨中數量。"鄒壽漢說,文件是國文版,之後再由專人翻譯成中文版,而翻譯過程中經過多方鑑定後,都證明貼切原文。
他提到,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日前表明受到條例及歷史上的約束,令他綁手綁腳,無法批准在關丹開辦或復辦獨中。
“1996年教育法令並沒有不准增加獨中,法令的第13條文也闡明教育部長有權力開辦私立中學。我相信慕尤丁不會隨便說說,因此慕尤丁指的約束,應該就是國陣成員黨在1995年達致的契約。"他指出,文件中指首相對統考文憑生進入師訓班作出了“通融與退讓",也顯示這是契約精神,華社應該對此感恩。
他強調,他並非刻意將馬華牽涉在內,是官方文件中有提到馬華公會。文件是由當時的教育部教育政策研究與策劃部總監,代表教育部秘書長簽署。
促魏家祥公開契約內容
鄒壽漢說,華教多年來面對重重阻擾,令人質疑是否都從國陣成員黨的契約開始,因此,他促請魏家祥主動公開契約內容,並與華社亡羊補牢,嘗試糾正由前人所制定不利華教的契約。
“其實,在慕尤丁發表相關言論,教育部官員提及相關事宜後,魏家祥應該主動找出證據及公開協議內容,讓華社知道內容涉及的層面多廣多深,而不是要我出示證據。"他說,國家憲法及法律可在國會中通過及修改,有關教育的條例也可以作出修正。
“17年前的協議至今仍影響華教發展,我們要朝積極的方向,解決歷史上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共識。"
資訊溝通不良
多組織沒參與對話會
對於魏家祥公開要求華團出席全國教育制度檢討對話會,鄒壽漢表示感謝,不過他希望教育部在舉辦類似活動時,可以直接聯絡相關團體。
“董總在數天前才接到對話會時間表,所以錯過了數州的對話會,但董總將派人參與森州、雪州及檳城的對話會。"他說,許多華教組織沒有參與對話會並非抗拒,而是資訊溝通不良所導致。他也不怪魏家祥,只希望教育部往後能更親民和主動,把華社華團當作朋友或夥伴,共同商討各種課題。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