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0 19:09
砂州選舉,沒有太大的驚喜,成績反映了308大選時的基調:馬來票傾向國陣,華裔票大多投民聯。這種以種族性選票流向的格局,不只更加明顯,甚至還進一步被鞏固了。
砂州華裔比率最高的20個選區,行動黨贏就得了12席(原本只有6席),即使輸掉的選區,民聯也成功拉低了國陣勝出的多數票;而馬來/馬蘭諾裔比率最高的20個選區,全部還是由國陣土保黨勝出,而且有過半選區,多數票還比2006年增加了。
特定族群支持某一政黨,本來就是兩線制的常態,像美國的少數族裔多支持民主黨、台灣的外省人多支持國民黨。政黨在隱住基本盤後,再慢慢向中間選民移動,這本是民主化的一般進程。
然而,在這場地方性的選舉當中,可能還折射出了全國性的兩種群體,他們選票流向的變動。
首先,是城市人漸傾向反對黨,像砂州3大城市古晉、詩巫、美里,就第一次被民聯陣營攻略。但有人可能會提出質疑,這些選區本來就很多華人啊。
別忘了,這股城市人選票的流動,在308大選後,變得逐漸明顯。回看全國的城市選區:檳城、怡保、吉隆坡、芙蓉、馬六甲市、關丹、亞庇,在308大選時,全成了反對黨的囊中物。
2009年和2010年的兩場補選,民聯再奪下瓜拉登嘉樓和詩巫的國會議席,目前全國只剩新山和亞羅士打兩座邊城,還插著國陣的旗幟。反對黨可否以城市為據點,把影響力輻射到城市效區呢?國陣又否守得住全馬的城市選票,這將會是下一屆大選的焦點。
另外,幾位藝人為國陣站台,竟引起了粉絲的巨大反應,這的確讓人大感意外。一位還活在上個世紀的仁兄憶起,1999年關德輝也曾幫行動黨的丘光耀獻唱啊,為甚麼當時就沒事呢?
12年前,那是一個沒有面子書、推特、谷歌的時代,有的政治人物甚至連電郵都沒有;十多年過去了,網路在年輕人世界掀起的寧靜革命,可能被我們這些安娣、安哥忽略了。一群西馬的80後青年,竟然對歌手在東馬登台唱歌一事這麼有意見,那會不會是茉莉花的花粉在作祟呢?同樣的事,會不會發生在巫裔或印裔社群呢?
華人人口不斷地在減少,政治力量相對處於較不利的地位,但城市人和年輕人的人口卻不斷在增加,身為執政者,可要多多關心這些人喔!




!
。 
呵呵。。。你的话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