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甄子曰
水浸加影,銀行提款機泡水,做大生意的沒力擋得住大水,小商小販更不用說。
加影成了濃縮版小曼谷,無情的水,無奈的災民,無能的排水系統,無助的城市。哪一個城市會是下一個洪水之城?無言。
30年后又一劫,從某個角度看來,加影還是加影,防洪防災措施,還停留在30年前的水準。
30年前的故事,當中的教訓,總的來說,只得四個字,那就是“治水為先”。洪水無情,並非無言,它回應了一個只求速度不講深度的城市,它的防災能力是多么薄弱。
發展,我們向來習慣了以所見為重,看不見的,能省就省,能拖就拖。北歐人做事講究深度,情願做得慢一點,也要做到99分;我們凡事都要快,做到及格就好。
老天爺在30年后發出成績單──啊,原來連及格都談不上!
洪水橫流氾濫,破壞力大得驚人。面子書上,大家都在談,照片影片瘋傳,政客對住推特噴口水。洪水的速度比網絡更快,大約300間商店和200輛車子泡水。大家眼睜睜看著水淹加影,全城癱瘓,無人能擋。
曼谷的都市開發,忽略了地形和地貌、風向及水向,請問大政府,大馬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曼谷?
誰的命值錢?
請地方政府攤開過去30年的治水成績單,解釋何以洪水治之不去?
城市規劃究竟是以經濟發展為重,還是以人的未來生存權為本?答案肯定又是人。官爺都陳腔“爛掉”,那么請問這些所謂的“人”當中,政客、發展商和居民,誰的命,比較值錢?是居民嗎?那為何泡水的是他們?
最后一問官爺:你關心的,真的是人民關心的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