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網路小說與創作 Part 2
最後再透露一點,盡管我歡迎各種評論與響應,贊美──尤其言之有
物的贊美,卻仍是我的最愛,以及我寫作動力的來源。我也知道批評難免
,更明白虛心受教能讓我進步,可有時還是忍受不了。假如這網上都是批
評,那將是怎樣一個淒慘的修羅世界!其實,又有誰不是這樣呢?那種號
稱「請大家都來評論,甚至罵我也不要緊」的人,請大家不要相信他,他
若不是料准了大家對他一定是有褒有貶的話,絕不敢唱這種高調。就像貓
園那個梅林,假如大家都去圍剿他,把他評得一文不值的話,看看他下次
還敢不敢這樣說……﹙報複一下〉…… ﹚
至于我,卻是愛護我的讀者的。擴大讀者群,是渺小的我唯一還算得
上是個野心的念頭。講起來雖然有點惡心,不過我還是要說……
讀者,我愛你!
凡諦希,就是我心目中第三類作者的典型,由于他們在寫作時多考慮到讀者的感受,他們的作品可謂大眾文本的近親。對他們而言,過度的批評──或者比過度批評更殘忍的──過度的冷漠,將是對其創作意願極具殺傷力的必殺一擊。與一、二類作者完全不同的,他們最渴望的就是讀者的肯定,假如連這道最後的長城都慘遭批評者或冷漠的讀者無情拆毀的話,他們只怕也很難繼續創作下去。此種情形的發生,尤以網絡創作的新人為最,套句痞子蔡的名言:「心髒不強的人,想跨足網絡創作,還是多考慮考慮吧!」﹝不記得其原文,姑取其意﹞
然而,這卻是很可惜的一點。誰知道今日不成熟的作者,不會在日後卓然成家?只允許心髒強的、或者已有相當水准的作者在網上存活,這也未免太「小眾取向」了吧?退一萬步想,就算這個新進作者日後不再寫作,假如他在曾經有過寫作意願的時候,能受到溫情與善意的對待的話,這不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像這種對奇幻文學有過憧憬、有過美夢的人,豈不正是奇幻文學最佳的讀者、支持者,甚至意見的提供者嗎?
暢論至此,那條新路已逐漸柳暗花明;寬廣的大道,正開展在你我眼前。
睽違許久,小說與創作的最後一篇終于誕生了──果然生得很慢。
四、記得在作者的角度
討論到第三類作者的特質,我們不妨由此開始:第三類作品由于在創作時考慮其讀者的需求,堪稱大眾文本的近親,然而實際上能成為大眾文本者卻極其有限,此情況不僅在中文網絡的奇幻與科幻文學發生,其它的領域情況也大同小異。愛情小說的品類雖然有「殺出一條血路」的實績,成功者仍是少數。為免離題,本文仍鎖定網絡奇幻與科幻為主要討論範圍。
一部作品是否走向大眾化,原因很多。行銷方面的因素,我涉獵不深,暫時不談,其它的原因倒可以提一下。首先,是技術水平的問題,盡管不是所有大眾小說作者都擁有出眾的文采,
市場對于作者文字駕馭的純熟度、橋段安排的可讀性,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場景構成的功力……等,畢竟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此外,作品在正式出版以前,也得經過編輯群的潤色、修改,方能定稿。凡此種種,對于作品整體層次的提升,是有助益的;對于作者技術水准的精進,更是不可或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信手拈來,大家對于知名史家黃仁宇先生也許有印象,他以切片方式縱論曆史走向的方法,更是風靡一時。然而,卻鮮少人知道,黃仁宇先生著作的原稿文字卻是不太高明的,甚至可說是幹澀的,如非知名文人如廖沫沙等人的潤色,他的書只怕也不會如此膾炙人口。)
正因此,網絡文學常受到所謂學有專精的學院派抨擊,謂其:文字上既不入流,又有何價值可言?然而,這種說法,我卻以為是不公平的,首先,這種批評顯然忽略了一點:網絡是一個鼓勵發表與著作的自由園地,而不是擁有重重編輯群把關修訂的出版公司,其中的作品水准容或參差,鼓勵發表的功能卻是其它媒體望塵莫及的。如此嚴格的要求,就跟拿金礦與銀樓相比一樣,觀察者當然可以說,一座金礦的砂土,平均每立方公尺不過一點點砂金,怎可能與銀樓相比?然而卻忘了,金礦的樣本比銀樓不知大了多少倍,其中的無盡寶藏又是何等地有價值。沒有金礦,銀樓開得起來嗎?
其次,在網絡文學中,參與者的多元化也是過去的文學界無法想象的,以往在小說題材中不過只能淺嘗即止的許多主題,在網絡作者與讀者的專業素養與互動下,如今都可以發揚光大,成為非常有意思的小說題材(在奇幻與科幻的領域中,這種情形尤以科學、軍事、武器、武術、中世紀曆史……等專業知識,最為明顯)。
不過,在大肆宣揚網絡文學的優勢之余,我們卻也得謙卑地承認,網絡文學領域的平均文字水准的確居于許多其它文學領域之下。
這是板上作品難以成為大眾文本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也跟文字有關,不過卻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風格上的。比方說,一部魔幻寫實風格的小說,在架構世界觀方面有獨到之處,場景構成與物品、人物的描寫也很出眾,幽暗地下城的氣氛更是棒極了,然而,以目前的情勢來看,它成為大眾文本的機會卻可能小于一部由新手寫成,文字未見得多高明的言情小說。很不公平吧?但這是讀者的口味,也是奇幻文學文字風格上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然而,讀者的口味卻是可以培養的。
我絕不會宣稱:讀者的口味是作者養出來的,因為讀者們擁有其獨立的思考體系。可是,若說讀者的思考體系會受到眾多作者的影響,我卻舉雙手贊成。武俠小說不就是個鮮明的範例嗎?數十年的發展,金庸、古龍、梁羽生、上官鼎,乃至溫瑞安等名家的綻放,讓讀者「習慣」了武俠的語言,也讓曾經視武俠小說為不入流的文學院,請了武林一代宗師去當院長。這當然不是一夕之功,卻也揭示了一條實際上有希望成功的寬廣大道。
事情是很明顯的。欲大眾化,必先吸引讀者;欲吸引讀者,必先增加作者;而欲增加作者,別無他途,只有建立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方有成功的希望。建立良好創作環境的共識與行動,就是前文所提的「寬廣大道」,也是這四篇系列討論的終極目標。
「誠實的喜鵲」,對我而言,就是驅使網絡奇幻與科幻蓬勃發展,進而建立良好創作環境的「隆中對」。自比孔明,雖然狂妄了點,卻還是寄望各位劉皇叔能夠花點時間,看看這些未必成熟,卻滿腔熱血的意見;假如諸位能有些指教,甚至因贊同而願意以行動稍加支持的話,就更感激涕零了。
所謂喜鵲,自然是報喜的人(此處的比喻,是拾了貓園FHN板板主Moti君在聯機科幻板上的一句牙慧,特此致謝)。然而,在此所強調的卻不只是:你寫得很好,加油加油;或是:期待再看到你的新作;諸如此類的口頭嘉獎。這種鼓勵當然也有其作用,卻非「誠實的喜鵲」所談的主題。
我真正夢想見到的,是更多更多「言之有物」的贊揚。
很久很久以前,網絡上就有一個殘酷的事實,辯論與批評,由于激起人捍衛己身意見的雄心,往往成為內容最豐富,篇幅最長的專文;雖然措詞激烈了點,甚至難免嗅到硝煙味,其論點之深入、論據之專門,卻也是網上其它文章難以望其項背的。可惜,這樣的文章,也使某些個性比較溫和的網友卻步。
那贊美呢?網上的批評如此興盛,作者們最需要的贊美呢?那就更可惜了,因為九成以上的贊美,都被當成灌水文章砍掉了。

是板主的錯嗎?當然不是,因為那些文章本來就是二三句的灌水之言,假如板主不砍的話,才真正是對不起大家。
這就是我在此大聲疾呼,要做「言之有物」的贊美的原因。一體總有兩面,網絡作品水准雖參差,也總有其獨到的優點,何不試著發掘看看?比起網上批評聲浪的風起雲湧,我敢說,只要把批評的力道分過來一半──不,甚至只要三分之一,就足以替奇幻與科幻的園地帶來一陣及時雨,讓這地氣象一新。
此外,根據我個人身體力行的經驗,作一只「誠實的喜鵲」其收獲也是非常大的;表面一點來看,你可以藉此賺到一些人來評論你的作品(先付出努力,再去逼人家讀我的作品,做些響應,事實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深入一點觀察,發掘他人的優點,對自己寫作技巧的精進,以及場景描繪和人物血肉上的豐富,更是有極大幫助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大家花這麼多力氣,去批評、去「見不賢而內自省」,卻忘了「見賢思齊」所能帶來的龐大收益,不是很可惜嗎?
讓這地的喜鵲多起來,是建立良好寫作環境的第一步。
不過,最核心的一步,最核心的一步,卻不是要大家都當喜鵲,或者都當烏鴉,而是希望,這些喜鵲能夠誠實。
一只報惡信的烏鴉,有時往往比較誠實,對不對?然而,烏鴉說的誠實話,卻是很難讓人接受的。誠實的喜鵲則不同,喜鵲既是他的本質,報喜就是他的任務;然而他的誠實,卻讓他在評論別人的作品之時,不會在小說情節、小說結構、對話技巧、背景設定等等方面,忘卻了自己的責任。該說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閉口的。不過,由于他是存著發掘對方優點的心態來作分析,所以,就算是找到缺點,也不會顯得那麼有殺傷力;因為爭執而戴上有色眼鏡的情形,也會少了很多;如此一來,自誠實喜鵲口中發出的建言,豈非正是一帖「不至苦口的良藥」嗎?
只要從「言之有物」的贊揚出發,網友們的專業知識和多方涉獵,就不再是紛爭的源頭,而是最佳的信息。假如一個寫作新進,發現網上有那麼多給他「建築師型言語」的好朋友,而非充滿「殺手型言語」的潛在敵人,他該有多麼高興?假如他更進一步發現,網友們多是能提供他文字技巧上建言的老手,或是提供實質資料協助的飽學之士的話,我想他就再也舍不得離開了。
套句物理學的名詞:有了夠多的樣本,才可能有波茲曼常態分布。意思是說,唯有從更多的作者中,才可能產生頂尖的作者;也唯有從更多的作者中,才能發現各方面的專門人才,以及多采多姿、充滿特色的多變風格;而在形形色色文字風格的熏陶、交流與互動下,網絡作品平均文字水准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一、二類作者應該向第三類靠攏?第三類作者應該向「目前」盛行的大眾作者看齊?沒這回事!優點當然可以吸收,維持自身特色的重要性卻絕不在吸收他人長處之下,讓我們都好好地「做自己」吧,只要有更多誠實的喜鵲,只要能鼓勵更多的作者參加創作的行列,又何愁沒有更多深愛奇幻與科幻風格的讀者來互動?與其向大眾靠攏,倒不如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大眾取向,這就是寬廣之道最寬廣的地方。
盼望誠實的喜鵲,能在空中自由地翱翔;
但願認真的作者,能在奇幻與科幻的苗圃中──
滋生眾多,遍滿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