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查看: 649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我读心理辅导课程的报告 之 基础心理学知识及心理辅导的理论观点和实际

[复制链接]
elvawong
2009-9-25 10:47 AM
如果觉得太长,可以看看蓝色字的,都是很不错的故事。

前言

经过这几个月让我充实无比的心理辅导课程。对于基础心理学知识及心理辅导的理论观点和实际,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惊讶于心理辅导的领域是如此的广泛,让人目不暇给。于1986年,在美国有报告表明,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学派多达4000种以上。

学识浅薄的我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关于心理辅导的理论观点和实际仅有8个辅导学派的理论。它们其中包括:心理分析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行为治疗法,焦点解决法,理性情绪治疗法,完型治疗法,交互分析治疗法和现实治疗法。

在所有心理治疗理论中,佛洛伊德(S.Freud)所创始的心理分析理论,最为历史悠久,影响亦最深远的一派。佛洛伊德于189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理论,直到1939年去世,都一直在心理分析作探研和著作。一直以来,虽然有不少学者尝试对佛罗伊德的理论作修改。但他始终在心理分析学派中掌执牛耳。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林在其巨著【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写到的:“谁想在今后3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佛罗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由此可见,佛罗伊德在心理学领域里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于二十世纪40年代所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亦称非直示式辅导。当事人中心疗法与心理分析学派有着很大的分别,它强调人的正面成长和发展,并且非常注重辅导师本身的态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诚(genuineness),无条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疗的技巧。

而且罗杰斯亦提出治疗应由当事人洞察自己的问题,而非如传统心理分析治疗等由辅导员主导治疗过程。


(卡尔•罗杰斯 Carl Ranson Rogers , 1902 – 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物在一。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实际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1940-1950年)
罗杰斯于1942年著作《辅导于心理治疗》(counseling and Psycherapy)拟定了这治疗法的基本概念。当时它被称为‘非直示式辅导’,因为罗杰斯强调辅导员要避免表露个人的看法和意愿,要尽量减低自己对当事人的影响,以免妨碍当事人的自然成长;所以,当时的治疗法提倡辅导员接受当事人,与他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和不带批评性的气氛,以及信赖当事人能以他的内在资源来协助自己。所着重的技巧乃是澄清当事人的意念,表达对当事人的基本同感;这是要透过一些留神的技巧所达成。另一方面,此时的非直示式辅导员亦避免采用一些指引性的技巧,如问题,批评,演绎,记录个案历史,心理测验和诊断等方法。

第二阶段(1950-1957年)
罗杰斯于1951年时所著作的《当事人中心治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使人本治疗法更上一层。此时的他不再如早期般重视技巧,而是渐渐超向强调辅导员的本质。他指出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应是辅导员重视的主要环节,所以此时正式被称为当事人中心治疗法。辅导员要敏锐地反映当事人的感受,了解当事人主观的体验,和尽量使他与当事人的关系免除威力性。此阶段所采用的情感反映较前阶段的深入,务求使当事人更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当事人解决真我和理想我之间的矛盾,减低其中的冲突,使两者可以有适当的调和与统合,达致一个重新组成的自我概念。

第三阶段(1957-1970年)
罗杰斯在1957年出版了《促进个性改变的必要条件》(The Necessary Suffient Conditions of Therapeutic Personality Change)。这可以说是人本治疗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这本书内,他提出治疗重点不再纯粹是当事人的感受,而是要提供一些可以协助当事人性格成长的基本条件,如表里一致,无条件的关怀和同感等。
辅导员要尽量投入整个辅导过程中,利用他人本质来引导当事人探讨问题,辅导员与当事人‘此时此地’和对彼此的感受亦极为重要。

第四个阶段(1970至现在)
这个阶段强调辅导员过程中更积极的参与和个人的投入。除了以上所提的技巧,如自我披露,回馈,问题,立即性等。辅导员与当事人“此时此地”的动态仍是深受重视。大致上,此阶段不强调技巧,而着重于辅导员的特质,信念和态度,给予辅导员更大的自由去建立与当事人的关系,尽量使当事人感到被接纳。

现今,当事人中心疗法已不再局限于心理治疗的领域上。它已经极广泛的应用到个人和团体谘商上,婚姻与家庭,行政与管理,人际关系训练,教育,教学,亲子关系,解决纷争和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组成的团体甚至世界和平等领域或议题上。

罗杰斯相信人本身是可信任的,并且自身有能力去理解和解决自己的困难和个人成长。罗杰斯在他的理论中,肯定了每一个当事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质,是积极的,有可能达至“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最高境界。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是操主权者,治疗员不会分析当事人的说话,只会集中让当事人自审其说话,希望那能提供一面 “镜子”,让当事人能在这“镜子”中 “看见”和 “听见”自己,然后采取改善的行动。

罗杰斯曾说过:“心理治疗不是在操纵一个消极的被动的人格,相反是要协助当事人,让他的内在能力与潜质得以发展。”

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自我理论实践上就是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自我概念”是最主要的结构。它是人格形成,发展与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罗杰斯对自我概念的阐述主要是对自我概念的剖析。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及对自己理想或要求(我应该是怎样?);我也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爱好是什么?我的强项是什么?我好像对自己一无所知……

罗杰斯说“自我概念”乃是一套有组织,有连贯性对自己的观点”。它们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对人生的哲学。我们每天的行为,与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都是无时无刻的受着我们的自我概念所影响。

我好像似懂非懂,组织?很特别的说法。我想……我明白。自我概念 – 主要是指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知,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以及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的认识等。

像我有个朋友Michelle她只有45kg,她的“自我”可谓相当瘦,当她的“自我概念”却是一个大肥妹,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口舌,她仍不满意自己的身材总是那么“肥”,总是嚷着要减肥。

罗杰斯还区分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他认为,现实自我是一个相信别人对自己看法的自我观念,即个人目前的真实情况;理想自我是一种个体希望做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也就是个体期望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并不总是一致的,二者越接近,个人适应越良好,生活也越幸福,这是个人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两者相差很远甚至相互矛盾,个体就会适应不良,会引起个体的焦虑、苦恼,甚至造成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

例如:阿辉是一位充满自信且认为自己是年轻有为、才高八斗对事业前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职员;但是在其上司眼中却是庸才,不算突出,故此他上司从未重用过他。这引致阿辉常认为自己是没有像其他同事般对上司讨好奉承,才引致未能受重要,事业未能有成。有一次他因严重失职受上司责备后被辞退,他再不能以惯常的籍口去掩饰自己的无用,反而要面对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没有才干的人。这次痛苦的经历使他的自我概念大受打击,身心受尽刺激,产生幻觉,并且经常认为别的人评论他、批评他、甚至伤害他,结果换上精神分裂。

罗杰斯最初认为自我是一个模糊的,在科学上无意义的概念,但他在心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患者在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态度时往往倾向于谈论自我。这使罗杰斯逐渐认识到自我概念是人经验中重要成分,个人的目标就在于成为他“真正的自我”。

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的行为动因是自我实现。罗杰斯相信自我实现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换言之,人都希望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以期望维持和促进个体的成长。同时,罗杰斯更强调这种迈向自我实现的奋斗和努力是每个人生存最基本的推动力。

罗杰斯所发展的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一开始就肯定了人本身是具有能力去有地的解决个人的问题的。而且罗杰斯相信人具有成长的冲动,把人安排到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促进人努力达致成熟的行为,从而得享生活的满足。简单的说,罗杰斯坚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要全面的发展自己的潜能,要获致成长和实现自己。

罗杰斯相信如果某些条件出现,当事人于是就会变得较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质和迈向自我实现。

当我了解什么是自我实现时,我就想到了一个人——戴晨志-台湾励志作者。

他认为“人”,是为胜利而生的。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只要有勇气,就会有荣耀!”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戴晨志一次次突破困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个人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励志传奇:

他考大学两度落榜,毕业后失业两年,托福连考七次都没有通过,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埋头苦读,第八次才终于以510分通过“最低标准”;学成后,他进入台湾当地最有名的电视台,成为了人人羡慕的记者;但两年后,他却决定放下一切,到美国攻读博士;拿到口语传播博士学位后,他在世新大学创办了口语传播学系,担任系主任;然而4年后,他又毅然辞职,专心投入写作和演讲,鼓励更多的人实现理想、创造成功的人生,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影响台湾地区社会风气的榜样人物。

自1994年以来。戴晨志博士已创作35本书,作品台湾销量突破350万册,连续15年位居台湾励志书排行榜前三名!他的文字轻松幽默,讲述的故事真挚感人。成为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心灵导师”;他口才出众,表达风趣,每年举行逾百场演讲,现已累计突破3000场次,影响了近300万人,被誉为“激励大师”、“东方卡内基”!

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因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戴晨志总是如是说;这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是相同的。

对于戴晨志的行为,我想说:“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击不到”


[ 本帖最后由 elvawong 于 2009-9-30 10:28 AM 编辑 ]
elvawong
2009-9-25 10:49 AM
他人关注的需要与自我关注的需要

早上,和同事一起吃早餐,她很高兴的告诉我们她大女儿-思嘉数学考试100分,其他科目平均90分以上。夫妻俩临时决定给S$50以示奖励。小个女儿思慧知道,马上说早知道考试100分有钱拿,她就做题做得细心点。原来那分是粗心丢失的。她很是引以为傲的说:“平时,我都会告诉我女儿,你能够考的好,妈咪当然很开心。考的不好,妈咪也还是会很爱你们。不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好而打骂你们。每一个人的天资不一样,可能这一次出的题不在你的范围之内,所以考的不太理想。而且,成绩高,也不代表一切,有的人读很多书却目中无人,有的人读书少,像李嘉诚才小学成绩却是大企业家。最重要是发挥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

同事还说:“思嘉的老师,因为思嘉的成绩好特别买了巧克力送给她。回家马上就很是得意的拿来给我看。思慧看到了,也不亢不卑走去厨房冰箱拿出了上次去逛街时买的意大利巧克力说:“我也有呢,我自己就有零钱买”。她也不会说妒忌姐姐,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会收好,不是自己的,她也不会硬要。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去年接近模拟考时,姐姐很担心考不好,她就说:“妈咪,你说厚,学校这几天刚好大停电,你说多好这样就不用考试了咯”。然后,妹妹也跟着出招说:“妈咪妈咪,我很像也是有一点发烧咧,这样我要拿病假咯。我是很想去学校的,可是等一下病得更严重就不好了”。同事有些好气又好笑的给了我们一个无可奈何的笑容。大家在一片欢笑声中就这样热热闹闹的结束了我们的早餐聚会。

回到工作岗位才猛然想起,同事女儿的老师对思嘉似乎就是属于条件关注,因为思嘉考试得了100分,老师才特别奖励她。而同事的母爱就是无条件关注,无论她们考得如何,都会予以鼓励,而不会厚此薄彼。而思慧自己在思嘉有老师给的巧克力时,自己去拿出了之前用零钱买的巧克力这似乎就是自我关注了,在没有人奖励下,自己奖励自己。无可否认,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关注和自我关注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学校、社会给我们安排了很多“好的模范版样”;然而这些样板与我们的健康成长不一定相符,我们为了得到奖励接受了它们。但它们就仿佛是一张没有弹性的面具贴在我们的心中,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自由,也限制了我们健康成长。很多人,因为父母给了他太多的有条件积极关注,最终形成了一些意念“我应该是最棒的”、“我必须是最棒的”。但是他要在某一些事情做到“最棒的”的目的就变成了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爱与关注,而不是享受这些事情本身的快乐。我同事在教导孩子方面,真的做得很不错,她没有学过心理学却已懂得尽量运用无条件关注,是很让人敬佩的。

罗杰斯认为,人类除了与生俱来的自我实现动机以外,还有他人关注的需要和自我关注的需要这两种后天学来的动机。每个人需要他人对自己热情,尊重,喜爱和接受的态度。这种需要有无条件的,也有有条件的,还有就是个人对自己评价的需要。罗杰斯认为,每个健康的人都要有社会的和个人的关注。假如个体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及对自身价值的意识时,这个人就不可能是正常的,也不可能正确的发挥作用。


防御机制 – 曲解•否认

罗杰斯认为当个体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产生分歧时,个体就会处于不协调状态,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为了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保持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一致性,个体必须采取某些防御机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行为方式。这时,他或是曲解自己真实经验的意义,使之与自我概念一致或否认自己的真实经验的存在,不让其完全表象出来,拒绝与意识之外,使自我概念免于威胁。

思嘉担心考试她希望学校能大停电,那就不用考试,这时她就运用了防御机制 - 曲解。思慧的想法就是否认,她认为她是病了没办法考试,而不是不要去考试。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目标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目标在于帮助个人更为独立与整合。它着重于人本身,而不是长久呈现的问题。罗杰斯认为,治疗的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是协助当事人成长,成为一个达致完全功能的人(fully functioning person),这样他们就能克服目前与将来的问题。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从虚假的背后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呢?罗杰斯认为,应该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的人,并且:
1、        对经验采开放的姿态
2、        自我信任
3、        内心里有评估标准——对自己有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乐于继续成长,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
4、        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少对自己的经验作出压抑
5、        行为上表现得较成熟,较社会化,适应能力亦较强
6、        较具有自信,较有能力自主、压力对他的影响程度降低,同时,他亦较易克服压力和挫折
7、        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人亦变得较具统合性的功能。
8、        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他人有较大的接纳统合性的功能

鼓励当事人发挥这些特质,就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目标。成为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功能的人是理性的。他能准确的领悟周围事物,有基本的安全感而不需要着重保证自己,因此他能开放的接受新的经历和挑战。他能珍惜和享受人生。他充分把握每一刻,尽量活出生存在世上的意义。他是一个灵活、自然、、宽容和适应力强的人。他忠于自己和尊重自己,所做的决定都是依据自己真正的意愿去做。故此,他能勇于承担自己之决定和行为的后果。在心理上他有极大的自由和被释放的感觉。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有建设性和灵活性的生活在时刻转变中的环境。因此,辅导的目标在于使当事人自由,并创造出能进行有意义的自我探索的情境;当人们自由时,就能发现自己的方向。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基本条件

罗杰斯认为人的改变的关键是辅导的过程的气氛。还有就是辅导员的态度、个人特质、辅导关系的性质是治疗过程中首要的条件,而技巧则是第二位的。辅导员的态度和辅导关系建立的核心条件主要有三条: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移情的理解。

1、        真诚一致 = 真挚、真诚与真实。即辅导员在辅导关系中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不会虚伪的保卫自己,亦不会只是在扮演角色,将自己藏在一个专业辅导员的假面具后面,相反的,他以真正的自己和当事人相处,是表里一致的。在辅导中愿意和当事人作个人分享,必要时可以做自我表露。它也包括个案乐意表达各种感情和态度,只有这样,关系才可能实现。

2、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尊重。即无条件绝对的尊重是基于对当事人的接纳,相信和尊重当事人是一个独特和有价值的人。无论当事人当时的感受如何,辅导员应予以接受和关注。

在戴晨志的书里有这么的一段他的个人经历,他在书上写到——在台大总图书馆苦读英文的日子,必须经常向父母伸手要钱,但我并未灰心丧志;托福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残酷事实,也未使我受挫而放弃。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通过托福考试、一定可以去留学!
  每当我低声向爸妈伸手要生活费时,他们总安慰他们最小的儿子:“没关系,再继续加油!”我无言以对、不敢抬头,只有强忍泪水,骑着一辆旧野狼一二五机车,从芦洲前往台大总图书馆。想到其他同学毕业后都在赚钱,而我还要向爸妈要钱,托福考了五次、六次、七次,还是没有达到500分的最低标准,心中不禁一阵酸楚。寒风细雨中,骑在机车上,我的眼眶湿润了,是雨,也是泪!

戴爸爸与戴妈妈给于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戴晨志落榜的次数每况愈“增”  ,同龄的朋友也已工作赚钱。但是,他们依然给于绝对的尊重与接纳。戴爸爸和戴妈妈当时所做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对戴晨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戴晨志是需要这无条件积极关注来增强他的行为动机。

3、        移情的理解 = 同感、同理心。即是有意识的设身处地地理解个案的各种感情,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个案。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班台北飞往纽约的班机,在飞机起飞没多久,一位老先生突然大小便失禁了!他的家人皆尴尬又嫌恶的叫他到厕所自行处理,老先生犹豫了一下,一个人慢慢走向机尾的厕所。可是当老先生走出了厕所,却怎么也记不起自己的座位在哪儿,八十几岁的人竟急得在走道上大哭了起来。空服员前来协助,发现他身上臭不可当,原来老先生不清楚厕所内厕所纸摆放位置,就随手涂得一身都是,那间厕所当然也被他使用的惨不忍睹。将他带回座位后,周遭的客人开始纷纷抱怨老先生身上的臭味,实在难以忍受。空服员只好询问他的家人是否有衣物可供老先生更换,其家人却表示随身行李都在货舱中的行李内,所以没有衣服让他换。他的家人并且告诉空服员:“今天飞机又没满,将他换到最后一排的位子就好了嘛!”确实,机上最后一排的座位是空着的,所以空服员便依客人的意思照办了。并且将方才那间厕所锁起来以免有其他乘客误入。于是,老先生便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的位子上,望着自己的餐盘,低着头,不断的用手擦眼泪。
可是谁知道,一个小多时后,他已换好了衣服,干干净净、笑容满面的回到原来的座位,桌上还放了一份全新的、热腾腾的晚餐。大家互相询问,原来是一位好心的空服员牺牲自己的用餐时间,将老先生用湿布和湿纸巾一点一点的擦洗干净,还向机长借了套便服让老先生换上,更将那间没人敢进的厕所完全打扫干净,喷上了她自己的香水。她的同事们笑骂她笨,这样帮忙绝对不会有人记得,也不会有人感谢,即吃力又不讨好。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回答:“飞行时间还有十几个小时,若换成我是那老先生,我也会很难受,谁会希望旅行一开始就变成这样?再说,平均三十几位客人用一间厕所,少了一间就差很多,所以我不只是帮助那位老先生,也是在服务其他的客人啊!”

看了这样的故事不无感动,这位好心的空服员不仅止是做到了移情的理解,还有真诚一致与无条件积极关注。她的行为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温馨。


如果辅导员能够提供足够的基本条件 ——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移情的理解,再加上当事人是乐意被帮助,又能在起码的程度上体会辅导员所提供的治疗性条件,当事人就会向前进步,产生建设性的性格改变,迈向真实自我。

[ 本帖最后由 elvawong 于 2009-9-25 03:31 PM 编辑 ]
elvawong
2009-9-25 10:49 AM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特征

一)辅导的目标,不只是为当事人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独立和统合来协助当事人去成长。

二)“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焦点是“人”,而不是“问题”。

三)罗杰斯视整个辅导关系为当事人的成长历程,因为他相信人具有成长、健康、和适应的驱策力,故此在辅导员的协助下,可以除去成长之障碍,恢复正常的生长和发展。

四)不重视智能方面的因素。强调在各种情况中人的情绪是问题的重点,因为许多时候头脑上知道取向该如何,只不过克胜不了情绪,所谓“知易行难”在受到情绪影响时,会有身不由自的表现。

五)此种方法一改心理治疗的惯例,不再将重点放在当事人的过去,而是直接除了当事人现在的情况,,尤其是他当前的情绪状况,以此为治疗过程的重点。

六)当事人中心学派是第一个强调治疗性的关系的理论,而且,声称这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经历。

七)强调当事人在辅导关系中出现的改变。换言之,不是期望辅导的成效在辅导后出现,而是要在辅导过程中,让当事人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学习独立自主地当下作出重要的抉择;此外,要导引当事人可以成功的以成人的方式和别人相处。

八)把辅导过程的焦点集中于对当事人的能力的信赖,同时也要负责去发现于实现更全面接触的途径。

九)强调著眼于当事人的现象世界当辅导员达到正确的同感后,就能清楚了解当事人的参照标准,而他所关心的是当事人对本身和对世界的看法。

十)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和当事人都要全然的投入,辅导员在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或专家,而是当事人的同工或友伴,以一种真挚、尊重、信任、了解和温暖的态度,陪伴着当事人,让他在毫无焦虑的情况下,自由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探讨自己和经验自己,同时学习承担责任,自己决定目标,且朝着这目标有所行动。

十一)所谓“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其实并非一套理论,更不是一套教义,而是一套信念和态度。

十二)罗杰斯相信在当事人中心理论中所指的关系,并不局限于辅导过程,而是同样出现在其他情况下;他强调说:“我长久以来已有一个信念,就是相信具治疗功能的关系只不过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例子,事实上我深信同样的法则是管制着所有的人际关系的。”

十三)同样的治疗原则,可以适应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正常的,或是患神经官能症的,甚或是患精神病的人,都一概可以应用。

[ 本帖最后由 elvawong 于 2009-9-25 11:01 AM 编辑 ]
elvawong
2009-9-25 11:03 AM
结语
小小感想

我个人对关于哲学的书籍,情有独钟。常常发现书里有很多令人感动与令人鼓舞的故事或真人真事。它们说的都是:“人有无限潜能,要勇于发挥,做回自己”。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这个理论的开山鼻祖是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论看起来是众多疗法里最简单的。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可是最简单的却也是最难的。真诚、尊重和同理心,字面上的意思很浅显易懂,但是我们都有已成型的自我概念。遇上了和我们差不多价值观的,我们会很容易就产生同理心;可是,价值观相差大的,要产生同理心就有点困难。

刚开始学习同理心时,我曾经上网查看论坛,看到有个男的把他的感情故事写上来,我们把他称为阿明,故事内容是——阿明爱上一个女的叫娟,娟长的很漂亮,身材很好,工作也好,薪水很不错,有间自己的屋子,有个不错的男朋友阿泰;阿明的薪水只有娟的一半,大家是朋友。有一天,娟和阿泰闹分手,娟情绪低落找了阿明出来喝酒消愁;阿明非常高兴心想终于有机会接近娟。娟喝的酩酊大醉,阿明想是娟要请他喝酒的所以从娟的钱包里拿钱付帐,过后才送娟回家。在娟家门外看到欲来和好的阿泰,阿明实在太喜欢娟了,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当着阿泰面吻上了娟;娟喝醉了,无力反抗,阿泰看到气忿走了。因为太喜欢娟了,她又喝醉了,情难自禁就和她发生关系,因为太喜欢她了,想要让她享受到肉体的欢愉,阿明知道这是娟的第一次。第二天,阿明才担心会犯官司,他恳求娟的原谅再三声明是太爱娟了才会如此,娟妥协了,阿明更要求成为她男友,他要负责。娟是保守的人,所以答应了。阿明搬来和娟住,他的薪水太少,索性辞工。但是却没有找工,他说薪水太低看不上,他认为他也不是白住的,他也很卖力的在床弟之事让娟得到享受。大约有1年半的时间,在家玩网上游戏,用娟的信用卡买所有关于网上游戏的配备,价值不菲。家务事、晚餐,因为他是男的当然由娟做,无论娟工作多忙。因为常常在家而娟工作忙,他在网上交了女友他说只是谈心而已,他还是很爱很爱娟的只是娟没有时间陪他。终于,娟银行里的储蓄都被阿明用完了。娟忍受不了要求分手。阿明接受不了上网求救,他说他是如此的爱娟,娟怎么可以如此无情。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娟。

当时,看了这故事,我无法苟同又要如何产生同理心?要如何尊重他?还要对他真诚?我把这故事带到班上讨论,同学的反应都是愤愤不平,轻者出口成“脏”,重者考虑动用武力。在对于有很大不同价值观的人,产生同理心这点上,我还需要多下苦工。经过这半年多的学习,心态上已经有比较好一些。但是,要做到对阿明产生同理心,我想我的修为还不到,还需要再修炼修炼。

如果把心理学理论比喻为古代的武学门派,那么当事人中心治疗就好比内功心法。是基本功,缺少了武功就会流于浮面没有办法达到至高境界。只有内功而无招式只能自保而无还招之力,有了内功心法再加上武功招式,那么你的武功就可以运用自如。这么说好像不知所云。那好,换个角度说,当事人中心疗法像“无招”,有句话说:“无招胜有招”。当我们耐心学习了所有的招术,却无法理解无招胜有招的哲学高度,也许能够成为好的拳师,却无法成为顶尖高手。




[ 本帖最后由 elvawong 于 2009-10-7 03:47 PM 编辑 ]
magicgirl
2009-9-25 04:58 PM
我也是有读心理学~+社会学~
呵呵~不过我的link去病人的!尤其是精神科病人~
elvawong
2009-9-26 08:20 AM
原帖由 magicgirl 于 2009-9-25 04:58 PM 发表
我也是有读心理学~+社会学~
呵呵~不过我的link去病人的!尤其是精神科病人~

这个更难读。加油!
magicgirl
2009-9-26 09:21 AM
原帖由 elvawong 于 2009-9-26 08:20 AM 发表

这个更难读。加油!


我读完了~呵呵~接下来的学期不会再有了!
社会学才难~
elvawong
2009-9-28 09:37 AM
原帖由 magicgirl 于 2009-9-26 09:21 AM 发表


我读完了~呵呵~接下来的学期不会再有了!
社会学才难~

是啊!不容易。
加油加油!!em0084
EnVenOm_25th
2010-7-22 03:25 PM
回复 7# magicgirl


    可以说说社会学和心理学有什么难吗?
     我有点不明白,想知道
    我16岁,有兴趣
Xerlixzia
2014-7-11 08:57 PM
加油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4-12-2 06:44 PM , Processed in 0.0962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