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舞(Jazz Dance)是非洲舞蹈的延伸,但是流行於美國。爵士舞是充滿動感的多元化節奏型舞蹈,舞步揉合著剛與柔的特性。爵士舞節奏本身比較強勁、是充滿動感、靈活、和富趣味的肢體活動,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樸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舞蹈的動作及音樂極富節奏感,經常練習可達到身體放鬆及運動的效果。
爵士舞可以表達表演者的熱情奔放、充滿青春躍動感受,以心靈及身體去感受,將舞蹈化為藝術表現出來,也是一種發洩和表達自己情緒的好方法。
爵士舞種類繁多,包括:踢躂舞(Tap Dance)、街頭舞(Hip-Hop)、霹靂舞(Break-Dance)和百老匯式的歌舞(Broadway)等。
拉丁爵士這個字在葡萄牙文裡的意思是「新潮流」,Bossa Nova把森巴舞曲的步調變慢,加上又輕又柔的西岸爵士樂,就成了在六零年代時,席捲美國樂壇的一種新聲音。
要談Bossa Nova,遠一點就要談拉丁美洲音樂對爵士樂的影響,尤其是古巴音樂。拉丁美洲音樂就與爵士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從1930年代開始,就可以在爵士樂中聽到拉丁風的節奏和旋律。
主要原因是古巴黑人樂手移居到紐約,影響了當紅的Dizzy Gillespie和Charlie Parker等人。另外,許多美國大樂隊領班,例如:Cab Calloway、Chick Webb、Duke Ellington等人的音樂,也滲透到Machito、Mario Bauza等巴西樂手的編曲中。在兩相交流之下,拉丁音樂與爵士樂有了水乳交融的經驗,而出現了「拉丁爵士」的名詞。
Bossa Nova的特色:
Bossa Nova狹義地來說指的是巴西的新音樂。進入美國之後,結合西岸酷派輕鬆的表現方法,給聽眾活潑愜意之感,深受一般聽眾歡迎,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拉丁爵士樂風。不過,對許多學究型的樂士迷來說,會認為Bossa Nova偏向流行音樂的比重多於爵士樂,因此許多自認正統的爵士文獻,對於Bossa Nova著墨並不多。
事實上,Bossa Nova算是森巴音樂的一種新變形,無論從旋律、節奏、和聲三方面都有所改變。其中最鮮明的要屬節奏上的轉變,Bossa Nova主要由持續不斷的十六分音符組成,在每十六個音符一循環的節奏中,第一、四、七、十一、十四個十六分音符加重拍,形成一種持續流動而又帶有搖擺味道的氣氛。
而原本爵士樂用鼓或貝斯來表現的低音節奏,則被吉他的正、反刷和絃彈奏取代,或者是鼓棒輕敲鼓邊來表現,音樂的沉重感減輕許多。然後再佐以新的和絃進行,以及歌手接近無調的自由吟唱,整體呈現一種散漫寫意的情境。Bossa Nova多是演唱為主,不過歌詞也漸漸有所改變,與巴西當地起初的流行有所差異。憂鬱悲傷的內容越來越少見,呈現的中產階級願景與氛圍。
總結來說,Bossa Nova並非取代森巴的樂風,與傳統南美及拉丁音樂不一樣,不如森巴、倫巴那樣強烈熱情,巧妙的節奏與切分音效果不僅有拉丁節奏的動感,結構上又能融合美國西岸酷派風格。兼具南美的煽動多情,又有酷派爵士的清新慵懶,因此成為夠吸引更多中、上階層聆聽者的巴西新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