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型空難后,航空系統都會根據竭力解開空難謎團,找到失事原因,從而對現有體系進行整合改正,以圖通過技術和管理手段,最小化導致該因素引發事故的概率。
飛機,漸漸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其中反映了100多年人類航空實踐的安全成果,濃縮的正是從一次次空難中取得的教訓。可以說,人類飛行的歷史,是在血淚中摸索前行的歷史。
馬航MH370客機的失蹤促使全球航空業領導者們開始支持一項安全措施:對幾乎所有航班進行實時衛星追蹤。而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成本太高為由反對實施這一措施。
具有信息傳輸功能
多國聯手搜尋這架失蹤波音777飛機的行動已進入第四周,但仍未取得進展,甚至仍毫無頭緒。
多年來,航空安全專家、設備供應商以及商用衛星運營商一直都贊成實施空中全天候追蹤。但是,以往飛行員通常反對密切追蹤航班信息,因為擔心航空公司可能利用這些信息對飛行員進行懲罰。
更為關鍵的在于航空公司的態度,一些航空業高管說,某些情況下,追蹤的成本可能高達每架飛機數十萬美元,這還只是安裝機載設備的費用。
而事到如今,無論是公眾、飛行乘客乃至于航空業人士,都在馬航MH370客機的失蹤事件中,真切地體會到一種強烈的尷尬。
輿論普遍支持提高航班追蹤能力。但要涵蓋沒有雷達覆蓋的偏遠海域,就必須使用衛星。
筆者注意到西方媒體的報道,很多歐美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聲稱,建立一個全方位的、可靠的、衛星追蹤系統相當複雜,也需要成本。
那么,筆者在這里提出,這不就正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用武之地、大展身手的舞台嗎?
北斗系統是世界上首個具有信息傳輸功能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它不但能提供定位精度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相當的全球範圍、高精度、實時定位服務,更為獨特的在于提供短信服務。
其短報文通信,一次可傳送多達100至160個字節,最多210字節的信息,並能提供雙向傳輸服務。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中國的北斗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和還沒有投入使用的歐洲伽利略系統。
與其他美俄歐的三大衛星導航系統相比,北斗系統除了有授時、測距和導航功能之外,還是獨一無二地同時具有信息傳輸功能的系統。
這是其從系統設計之初就已確定的、其他系統所沒有的創新性重要功能。其設計者預測,“北斗”獨特的技術優勢將在今后的實際應用中逐漸顯現出來。
應率先推出新法規
果不其然,馬航MH370的失蹤是世界民航史上一起前所未有的尷尬事件,現在的關鍵問題是飛機被人為中斷對外聯繫,不知道飛機下落,找不到機體和黑箱,一系列令人驚異的環節,都凸顯了民航航班的管控缺失。
北斗的導航及通信功能,恰好能夠為此堵塞漏洞。其系統終端機可以在精確定位的同時完成上報傳輸,包括飛機的方位、高度、航向、航速這些關鍵數據,都可以短報文通信,上傳反饋到地面的運控管理中心。時間間隔可以設定在10分鐘、5分鐘或者1分鐘。真的出了問題,就能快速定位最終位置,最大限度便利搜救。
作為對沉痛事件的反思,中國應當要主導亞太地區的民航班機運行規則,客機必須要裝上北斗定位及通訊系統。為未來的航空安全增添一重新的保障。
至少中國民航局應該率先推出新的適航法規,要求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班必須要裝上北斗,並具備自動回傳自身方位短信的功能。參照美國式的立法傳統,這項法規可以命名為“MH370法案”。
198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作家埃利·維瑟爾說過:“我們決不能讓我們自身忘掉那些死去者的命運。如果我們真忘掉了,我們就是使他們再一次的死亡,我們自己就對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死亡變得毫無價值而負有責任。”
當然,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惟願航空界人士能從MH370事件的尷尬和荒謬中,能取得有效的教訓,把飛機“馴養”得更安全,用以推進飛機向更安全的階段發展。
──唐駁虎,鳳凰新聞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