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已开始从当前的房价涨势中看到全球范围內房地產泡沫的形成,或至少已出现泡沫威胁。
德国央行(Bundesbank)警告称,部份德国房地產市场被高估20%。伦敦房地產市场的估值达到歷史高点。
美国一些主要城市的房价正在飞速上涨,堪比次贷热潮高峰期时的涨势。
加拿大和澳洲的房价也达到异常高的水平,这两国的房价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就一直没有下跌过。
中国的房价涨势更是从未停止。甚至像都柏林等一些经济受到重创的欧洲市场的房价,也已出现上涨端倪。
房价反弹的原因显而易见:全球经济復苏的同时,央行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而且信贷环境也非常宽鬆。
然而,房价上涨不见得是件坏事,至少在有些地方反而是好事。
德国央行针对德国房价发出的预警似乎有些为时过早。诚然,德国主要城市的住宅价格在过去三年上涨逾1/4,而在此之前,德国实际住宅价格数十年来一直保持平稳甚至出现下跌。
德国的负担比率较高,如果利率恢復正常水平,这一比率会更高。
在目睹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市场的灾难性后果后,德国央行似乎更加担心房价上涨可能失控。
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短期內不会加息,价格动能和低息融资是住房市场面临的两个危险因素。但由於德国家庭负债水平较低,德国央行目前还无需对房价涨势感到担忧。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德国家庭负债佔国內生產总值(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目前已降至60%以下,较欧元区平均水平低整整10个百分点,较荷兰的水平低50%左右。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理应比德国央行更担心房价上涨。
伦敦房价不合理
伦敦房价目前已经涨至完全不符合国內基本面的水平。
伦敦大部份地区的平均房价与平均收入之比,现已高於10倍,与整个东南地区的水平相差无几。
伦敦人不得不在离城区更远的地方买房。
人们印象中这种重要地区的房价,从未涨至如此离谱的水平,而且价格涨势还在加快,仅9月份一个月,伦敦房產的要价就上涨了10%。
英国央行对伦敦房价涨势放任不管的理由有两个。
首先,伦敦城区人口仅占英国总人口的1/5左右,英国其他地区的实际房价仍较危机前的峰值低20%左右。
其次,由於英国央行实施低息政策,英国人的负担能力较高,英国家庭的利息支出佔收入的比重不到6%,低於危机期间的10%。
只要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今夏爆发的新兴市场货幣危机表明,为了防止货幣贬值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央行是可以多么迅速地被迫採取加息行动。
如果利率回升至4.5%,就算按歷史標准衡量仍然较低,英国人的偿债成本也將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