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化學物質污染,不只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體,還會透過母體污染嬰兒,甚至污染母乳。
 多年以來,研究人員在乳汁樣本中陸續發現DDT殺蟲劑、多氯聯苯、戴奧辛等有害化學物質。

 “你吃什麼,你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媽媽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可能影響乳汁質量。

 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可以降低母乳受污染風險。

今天我們吃什么,很多可能都含有有害化學物質,就連嬰兒的食品──母乳,也不能倖免。

 早在1949年,一位叫莫頓比斯康德的美國醫生,把一位神經紊亂女性的乳汁送去檢驗,結果發現含有DTT殺蟲劑。

 1940年代,美國大量使用DTT殺蟲劑防治蟲害,那個時候就有科學家在老鼠、狗、牛的乳汁中發現這種有害化學物質。

 莫頓比斯康德的發現,讓人類乳汁亮起紅燈。

1990年代,科學家又在日本、芬蘭、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婦女的乳汁中發現世紀之毒戴奧辛。

 當時一度在世界各國引起恐慌,很多家長不知所措,不知道是否該給孩子喂母乳。

 隨著化學物質應用越來越普遍、無所不在,加上科技進步,生物學家、遺傳學家或生物化學家對母乳成分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們在母乳中發現越來越多本來不該出現的有害化學物質。
環境化學污染,可以透過食物鏈及其它途徑進入人體,母體內的化學物質,除了會在懷孕期間通過胎盤對胎兒造成傷害,也會轉移到乳房,轉化成乳汁成份。

 很多女性都希望有豐滿的乳房,美國兩代的女性,乳房平均從34B增加到36C,但是越來越豐滿的胸部,卻為她們的健康造成隱患。

 美國《小兒科》雜誌研究發現,女性乳房越大,受到污染累積的毒素會更多,可能通過哺乳傳遞到嬰兒體內。

 當今我們接觸的有毒化學物質,很多可能來自一般的家庭用品,比如沙發和電子產品,往往就含有阻燃劑。

 還有我們日常使用的清潔劑、塑料飲料瓶、食品容器等,都可能含有有害化學物質,所以可說是“無處可逃”。

 母乳污染已是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但是家長不需要因而驚慌或停止餵養母乳。

 母乳受污染,主要是環境污染造成,一些污染物主要從胎盤傳給胚胎,而非通過母乳傳給嬰兒,所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才能夠避免母親和嬰兒受到污染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小兒科醫生會評估環境毒素對母乳影響后,得到的結論是,母乳的好處仍然遠超過可能帶來的風險,對于初生嬰兒來說,母乳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就算母乳中帶有有害化學化質,但是並不會影響母乳其他益處。

 母乳中含有抗體和其他活性物質,可以幫助嬰孩對抗有害物質。

 再說,當環境受污染時,不只是母乳受污染,牛奶和羊奶也一樣會受污染,而配方奶粉在製造過程和沖調時,也可能受到污染。

 放棄餵養母乳的話,寶寶反而需要承受更高罹患急性或慢性疾病的風險

 無論如何,母乳是嬰兒最天然的食品,這點是毋需置疑的。
所以媽媽在準備懷孕、懷孕以及哺乳時期,應該避免接觸已知的有害化學物質,比如鉛、汞等。孕婦長期接觸這類化學物質可能中毒,導致胎兒生長遲滯,有神經系統及智力的障礙。

 另外,避免使用塑膠製品,如免洗飯盒、免洗杯、免洗碗碟、免洗湯匙等(這些一般是使用有安全爭議的保麗龍制成),外食時自己準備環保餐具和環保筷子。

 少用化學洗滌劑,改用手工肥皂、小蘇打、醋等取代化學清潔用品,要是無法避免使用化學洗滌劑,在使用時應該戴上手套。

 日常最好避免過度使用化妝品、護膚品和香水等。
吸煙危害健康這點不用贅述或質疑了,不僅如此,尼古丁會降低母親奶水量,讓母親無法順利哺乳,還會影響乳汁味道,影響嬰兒吮吸乳汁的慾望。

 母親在哺乳期間吸煙,受尼古丁污染的乳汁會直接危害嬰兒健康,可能導致嬰兒發胖、危害大腦發育及提高猝死率等。

 不只是母親本身抽煙,母親長期暴露在二手煙之下,也有同樣的風險。

 有抽煙習慣的母親,最好趁著懷孕和哺乳期間戒煙,而所有的母親都應該遠離二手煙。

 就算無法戒煙,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藥物委員會依然建議抽煙的母親餵母乳,因為對處在二手煙環境的嬰兒來說,喝母乳感染急性呼吸道的幾率比吃配方奶粉低。

 醫學專家建議,母親在無法戒煙的情況之下,不要在嬰兒面前抽煙,並且在餵奶前兩三個小時不要抽煙。

 酒精是另一種會影響母乳分泌,及讓乳汁“走味”的物質。

 當母親喝酒后,嬰兒喝了“含酒精”的母乳,會容易激動,難以入睡,影響神經系統生長發育,所以母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最好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