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羅傑米頓在柬埔寨的一份英文報發表名為《新加坡:一切都不好》的文章,說新加坡人在最近的調查中被發現是最不開心和最冷漠的人是合理的。
他說,新加坡人的生活只有工作、吃飯和逛街,生活單調,所有的事情都像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他舉例,新加坡人寧可去逛街也不要生孩子,所謂的美食就是天天都可吃到的主食,例如海南雞飯和炒粿條,當生活只有這些和工作時,自然很快就感到鬱悶。
他說,儘管本地多處都有禁煙令但仍有那么多人抽煙,清晨經過酒吧時,常會看到滿地的煙蒂。他認為,這就是本地人不快樂的指標之一。
先打拚後生育
但人民都認為,該外國專欄作家的言論“荒謬”和“可笑”。該作家不住本地,以自己想法理解,有失公正。
34的陳女士(會計)說,這類言論不切實際,是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
50歲的攝影師蔡先生說,國人出生率是下降,但不是不生孩子,人們會以生活水平和環境作考量,先打拼后生育,不是不生育。
作家不瞭解新加坡
◆白沙—榜鵝集選區議員張思樂
這名作家不是新加坡人,他不瞭解新加坡,發表這種言論可原諒,新加坡人其實是充滿情緒的。
抽煙不代表不快樂
◆藝人鄭各評
抽煙的人任何時候都可抽煙,快樂會抽、不快樂會抽、想東西會抽、發呆的時候也會抽不能說煙客多就是不快樂。
逛街也能增進感情
◆衛生部長兼蔡厝港集選區議員顏金勇
不同國家有不背景,逛街也是一種加深對彼此認識的相處方式。
很多時候夫妻可以過在外逛街或是看電影,加深對彼此認識。這也是很好的兩人相處空間,進而建立更深厚感情,這是必要和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