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人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其他民族的文明史在這方面則留下了許多遺憾,或是衰落,留下歷史的空白;或是中斷,殘缺不全。獨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延續發展了5000年,應該說,中華民族重視治史修史的傳統和那些獻身修史的史官,首當頭功。
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惟一的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國家,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從古至今惟一未曾中斷過的文明。試想,如果沒有二十五史,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就會出現空白、盲點,中華文明的傳承也就必然會產生斷裂。重視歷史與不重視歷史,兩種認識產生兩種結果,一目了然,不言自明。
古埃及文明的中斷(如埃及象形文字產生最早,但它卻沒有發展成為真正的字母文字),中東古代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和印度河文明的衰落,五千年世界文明史興衰的歷史現象告訴我們:國亡,只是暫時的,經過抗敵斗爭,可以救國復國,或將前朝滅亡的原因總結以教育後世。而史滅了,特別是“正史”滅了,必然要斷代,無法傳承下來,給後人留下一大段空白、盲區。
“亡人之國者,必先亡其史”。從反面用逆向思維來看,會更清楚。日本在甲午戰爭侵占台灣後,禁止中小學生學中國歷史和漢語;“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我國東北後,禁止中小學生學中國歷史;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法國禁止越南人學習越南史。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日本多次修改他們的歷史教科書,有意掩蓋、否認侵略歷史。歷史和現實從反面告訴我們,歷史學乃是關系國家興亡、民族盛衰之學,確實是“國可亡,而史不可滅”。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各種文化交往日益增多的形勢下,中華民族要想不失去自我,保持民族特色,就必須重視對歷史的學習。正如胡錦濤同志強調的:“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更加注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只有學習中國歷史,才能產生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如果這種認同消失了,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操就會蕩然無存,其後果不堪設想...
你們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