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5 09:29
星洲日報副總編輯曾毓林在《溝通平台》發表〈混淆視聽〉一文說:“......指責報紙渲染負面新聞之前,先瞭解實況,否則不但於事無補,還會混淆視聽。”
社會新聞層出不窮,然而,它們一般大同小異,很多類似的事件一直在“重複發生”,只是時間、地點和人物不同而已。換句話說,負面新聞,不過是在反映現實,有智慧的讀者會把它們當成反面教材,警惕自己或家人不要步不幸者的後塵。
以本地華文報章來說,它們在報導重大事件,或對民眾會起錯誤示範的新聞之後,會再以輔導文章或專題報導,來指引讀者,以避免重蹈他人的覆轍。就以近來的自殺新聞為例,星洲日報有許多勸導人們要愛惜生命的報導或文章。
例如,有一天星洲日報在全國版刊登自殺新聞時,同時刊載“不要輕視生命”的漫畫,並地方版刊登了社會人士勸勉民眾要好好面對生活的訪問,並大篇幅報導學校防止自殺的活動;副刊也推出“為甚麼我沒有自殺”系列文章、介紹防範憂鬱症的書本。它們對防止自殺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是負責任的辦報態度。
總之,讀者看報要全面,不要只看社會新聞,也要跟進報紙的公益性文章,它們大多語重心長,增加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引導讀者走向美麗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