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基本概念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看好几个指数: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强调是生产的概念,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日常经济活动中其实也涉及许多非生产性交易,即与当期生产无关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不应计入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 如买卖股票、政府的转移支付(例:援助金)、私人之间的转移支付(例:捐赠)等。
简单的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
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GDP虽然不是绝对性的衡量,但它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
GDP的计算法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消费(CA) + 私人投资(I) + 政府支出(CB) + 净出口额(X - M)
*常住单位是指一个经济单位(国内企业、外资公司等)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收入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现在大多数的经济体制都选择用GDP为衡量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4.Foreign Currency Reserve外汇储备金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5.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以及国债 Public Debt
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4) 国际收支既有私人部门交往的内容,也有政府部门交往的内容;既有基于经济目的而产生的各种交易,也包括因非经济动机而产生的交易。
国债(Public Debt)指的是政府的借贷债务,而外债(external debt)则是私人界加政府的借贷债务,国债是最适合用来衡量政府的信用及借贷的顶限的工具。它是以一个国家的借贷减去已经偿还的数额,以该国的货币为基本单位来计算。
B)马来西亚的指数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10年内经历过无数次的起落,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受国际经济状况的影响,如1998年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所影响。即使如此,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有办法复苏,如在1999-2000,2002-2007,2010-2011的回弹 (参考附录1)。大马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37.8亿美元,比起2008-2009年的还高出许多。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消费(CA) + 私人投资(I) + 政府支出(CB) + 净出口额(X - M)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1)私人投资的提升 - 这有赖于我国(本地及外资)的投资政策,以及各省份招徕投资者的努力。在这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必须比其他国度更有投资吸引力,因此中央政府及各州政府应当紧密合作,设法吸引外资前来。
2)提高政府支出- 无可否认政府开支有助于提高GDP。但是这种经济刺激举措不宜一直持续不断,因为这样我国的债务会逐渐提高。我国政府开支有一大部分是消费市场的津贴,包括日常必需品、统制品、石油、天然气等,单单石油及天然气的津贴的总数就高达每年5亿令吉,这笔庞大的数目更因为国际原油的大幅度飙升而受到影响。*
3)提高消费市场- 我国的消费市场虽然有成长,但是一些管制品却因为津贴而无法真正反映出消费能力的提升,这些消费指数的提高是因为价格飙升所造成的。例:一些商家及小贩会乘任何统制品价格上涨(如石油、面粉甚至任何不相关的津贴减少)而肆意涨价,一旦飙升过后,即使统制品价格调低,他们所卖出的价格依然保持不变!由此可见管制品/(津贴)价格的浮动反而造成商家有借口持续起价,现有的市场已经无法反映真正的价格了。*
4)净出口额的提升 –我国主要收入来自出口业,我国2010年出口总值是210.3 亿,排名世界第21(参考附录5),远比2009年的157.5亿更高。我国2010年的GDP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出口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