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系,日語:ヴィジュアル系(源自英語Visual),簡稱V系、VK、VR,是一種樂團的類型。亦是一種音樂工作者的類型。值得強調的是,它並非音樂類型,而是一種音樂的呈現方式。
特色
視覺系樂團的定義是:以絢麗的外表,配合其音樂創作。目的是融合視覺與聽覺,造就雙重震撼的表演。使其不只是能聽得到的音樂,更是能看得到的音樂。
視覺系樂團通常擁有誇張、華麗且異於常人的打扮。但,多變的髮型、化妝、服裝、飾品等,皆非是必要的手段。絕大部份的視覺系樂團是男性。
視覺系樂團沒有固定的曲風,大多數以搖滾、金屬為主。除少數非搖滾曲風的視覺系樂手外,視覺系亦可稱為視覺系搖滾(Visual Rock,簡稱VR、視搖)。
起源
1980年代,日本的地下樂團受到了西方華麗搖滾(如大衛·鮑伊、吻合唱團等)的影響,最終由X Japan掀起了日本的視覺系風潮。在這之前,日本媒體對於這種以超乎常理的造型包裝的搖滾樂團並無好感,總以帶有蔑視意味的「化妝樂團」來稱呼他們。
出版界的星子誠一受到了這種新型態樂團的音樂和理念感召,決定出一本專門的音樂雜誌來介紹他們。X Japan的吉他手「hide」根據由主唱Toshi取的原團名:X - 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X─迷幻狂暴:視覺衝擊之罪)中的Visual Shock一詞,建議星子先生使用「Visual系」(視覺系)來代表這種新類型的樂團。「Shock」也成為1991年創刊的音樂雜誌「SHOXX」的字源。
1990年代的樂團如聖飢魔Ⅱ、Baiser、BUCK-TICK、Die in Cries、LUNA SEA、Malice Mizer、Shazna、ZI:KILL與X Japan一同促成了視覺系的爆發。
演變
視覺系有許多次類型,如EroGuro、Angura系等分支。但皆為外表上風格的差異,與音樂並無直接關係。西方學者有時會將視覺系樂團和哥德樂團混淆,因為兩者的裝扮偶爾會很相似。然而大部分的日本哥德樂迷並不將視覺系視為哥德的一部分,而且視覺系和哥德之間很少有文化重疊性,除了有受哥德文化影響的哥德蘿莉以外。
影響服裝元素對樂迷的吸引力非常大,許多少女會Cosplay他們最喜歡的樂團,尤其是在演唱會或動畫展上。
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6%96%E8%A6%BA%E7%B3%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