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到处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庙宇。这是先民离乡背井,梯山航海是作为祈求平安福祉的主要精神寄托。16世纪以来,柔佛海峡便是商船往返要津,如果说新加坡在1819年开埠后华人便从各地大量涌来,则1810-1820年代或更早,在直律街有一座华人土庙或风雨圣者庙的推测是可以接受的。古庙复修期间,发现三种不同年代的砖块(山门约50-100年,主殿及右厢房约150年,左厢房及风雨亭约
(200年 )足以证明这一点。
1844年陈开顺辟陈厝港,建立灵山宫,供奉玄天上帝。1855年开辟丹绒布德里期间,极可能便在直律街建立元天上帝庙,以供潮帮信徒膜拜及作为会党本营。
1870年,经升任侨长的陈旭年耗资兴修扩建,取名为柔佛古庙,开放于各籍贯人士,一同供奉五尊神明。即除主神元天上帝外,左侧为福帮洪仙大帝,右侧为客帮感天大帝,主神两旁里有武将华光大帝及赵大元帅,分别由广肇帮及琼帮供奉。庙内尚供奉观音娘娘,风雨圣者,速报爷,皇令爷及英烈神主牌等。柔佛古庙没有碑记,确实创庙年份无可考据。现存古物最早的匾额上书:“总握天枢”,於同治庚午(1870年)“潮州众治子敬立”。现存铜钟於1875年由“惹呀坡众弟子同敬”。此外,另有四幅匾额,即敬赠者为“福建众弟子”(1873),“广肇府众”(1873),“客社众信”(1874)及“琼州府众 ”(1882),或可推断众神进庙时间。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至二十二日是古庙众神出游的日子。游神期间,万人空巷,百余年风雨不改,沿续吾华族传统信仰和文化的一脉香火。同样的,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义山。华族的先辈在这是开天辟地,也在这里倒下。一坯黄土,一冢望向的孤墓,都在那里顽强地诉说着他们的曾经拥有。早期先民的安葬地点都是集中在义兴路中段,即今绵裕亭。
1885年 4 月22日,义兴辖下乾坤公司受苏丹委托管理这两片地段。义兴解散后,华侨公所代表王吉才与纪烈浩於1923年申请庭令,俾将上述地段归华侨公所管理。 1925年,法官委任公所代表潘成容,陈文泰及华民事务官为上述地段产业受托人。州政府续于1929年4月3日在宪报公布这两地段为州政府土地并保留为华人义山用地,继续归华侨公所管辖。
华人所到之处,一佚生计安定即以兴办教育为己任。成立于1878年的新山广肇会馆,于1907年率先开先河,草创了育才学堂,以资培植同乡子弟。 1912年潮帮领袖郑亚吉、陈迎祥与育才校董骆雨生,黄义初等多次会谈,遂达致不分帮派,共建宽柔的壮举。翌年,宽柔正式成立,并由黄亚副与林亚相分任正副总理。
1921年义兴解散时,所有余款两万元(约等于当时四条港全年的收入),尽捐于宽柔。
悠悠84年飞逝,宽柔从板屋数间,学童五十,发展到小学五间,1951年增办中学。如今中学学生六千余,小学万余,原专科部亦发展成南方学院。巍峨校舍,耸立处处,为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华教体系。如今柔佛古庙已修复焕然一新,绵裕亭和公会各义山依旧是华裔逝者唯一的归宿。主宰人生的三大要事,尽皆于义兴时代已作了妥善的安排。在义兴公司领导新山华社期间,限令华族神庙,公冢及学堂等一概不得分帮立派。
故百年来,新山华社供奉柔佛古庙五尊神明,共同使用绵裕亭义山,共同扶持宽柔中小学以至五帮公举脱胎于义兴公司的柔佛华侨公所(后改名新山中华公会)为最高领导机构。新山华社有今日的成就,历史也必须给义兴公司这个传奇性的组织以最高的评价。
(七)早期新山风云人物
新山从1855年开埠至苏丹阿武巴卡驾崩的40年间,发展神速。主要建筑物如大皇宫便已在这段时间内完成。除了前面提及的陈开顺,陈旭年,余泰兴外,对新山的发展作出诸多贡献的华商先贤,尚有林亚相,余仁癸、卓亚文和陈大存等人。林亚相是当年义兴中的老二,他拥有并开发了今士都兰甘榜亚相的大片土地。余仁癸也是义兴中人,他拥有并开发了今火车站至15楼一带的大片土地。
黄亚福是个卓越的赤脚建筑师。大皇宫和州政府大厦这两个新山的座标,皆由他所建。他拥有及开发了今亚福街一带的土地,现在这里被州政府划为重点旧城区。闽籍黄亚福同为早年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对发展士古来和淡杯区,有极大贡献。
陈大春於1853年在纱玉河畔建造了新山的第一座大巴刹。他在 Kg.Tarom拥有大片土地。据说陈厝港的玄天上帝金身是由他从潮州护送过来的。新山最早的华人社团除义兴公司外,广肇会馆成立于1878年,主要领导人为黄亚福(浦田)、骆雨生、黄义初。琼州会馆成立于1883年,主要领导人为黄德仁、谢士轩等。至于福、客、潮各帮的会馆,则迟了半个世纪后才陆续成立。
1895年,苏丹依布拉欣爵士继承皇位。这期间,华裔陈杞柏及其子裔陈嘉庚等人所引进的树胶和黄梨业,取代了胡椒和甘蜜的大量种植和生产,使柔佛州成为异常富裕的一州。
1917年,殿下颁布《港主权益废止条例》,以一百万元的赔偿额(相当于每港最后三年收入总和),收回所有港契和给予港主的特权,至此培育新柔佛的保姆,伴随义兴公司走过漫长七十余年的《港主制度》终告结束。不久后,殿下也在英统治者授意下,以“民国已然成立,反清组织不宜继续存在”为由,着令义兴解散。无论如何,殿下在位64年间,正值新山发展的高峰期,星柔长堤、州政府大厦、阿武巴卡回教堂、中央医院、高等法庭、英文书院、武吉士林皇宫、武吉申容行政署、火车总站等主要建筑,都在这期间完成。殿下也秉持先皇遗命,予华裔开埠先贤诸多褒奖 ,并以街道命名 。其时 ,福建同乡会於 1920年代成立,并於1927年重组成福建会馆,领导人有卓亚文、吴文赞、徐文治、史联对等。
同年客属同源社成立,发起人为潘成容、邬惠堂、胡锦开等。1930年姚逸斋发起组织潮州社, 1933年正式成立潮州八邑会馆,领导人尚有余南寿,陈合吉等。
(八)战前的柔佛华侨公所
义兴即告解散,其最后一任首领林进和港主,有感于华侨团结的必要,遂召集五帮侨领发起组织“柔佛华侨公所”,以替代义兴领导华社。经三载筹划终获批准注册,1922年4月12日正式成立,首任林进和,历任者有余柏川、陈合吉、黄树芬。副理则为黄泰有、郭钦端、徐文治。司理(总务)陈亚宝、黄义初、姚逸斋。财政黄海筹、纪力豪、邬惠明等。华侨公所筹备期间,系假义兴路绵裕亭伯公庙聚会,成立典礼及历年会庆则假柔佛古庙举行。
其时,古庙山门内上题“华侨公所”,而非“众星拱北”四字。30年代末,为进行抗日筹赈活动,便租用罗米街36号二楼为会所。注册成立后,我会便依法接管华侨公产。初期产业信理员(受托人)为林进和及拿督卓天文,较后则为潘成容,纪力豪及黄树芬。惟黄君因不满华民政务司,屡次干涉本会行政兼欲保管本会产业契据,愤而抗议辞职。
柔佛华侨公所时代,是我会的第一个里程碑,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会务(1922-1936)主要是集合五帮社群,共谋侨民福利。续后10年(1937-1946)则是先贤用鲜血和热泪,为我会会史谱写下的最悲壮最瑰丽的篇章。
1924年新柔长堤落成,我会领袖林进和、黄兆桂、黄树芬、陈亚宝等、受委庆典委员,与各州苏丹及钦差大臣等同排观礼。1925年 3 月13日,在宽柔中学举行开埠以来最盛大集会,追悼孙中山先生。
同年6月23日,我会主席余柏川,带领诸理事郭钦端、黄义初、陈亚宣、纪力豪连同宽柔校董陈清江、蔡汉初、陈善予、校友朱绵村、洪祝三等人,应小笨珍农商公局,尊孔学校与培群学校之邀,步行三十余里前往演剧,为宽柔中学新校舍筹获史无前例义款四千余元。同年11月25日,反对订立婚姻法例,吁请当局承认传统习俗婚礼的有效性。
1927年 1月25日发动筹款救济关丹水灾。同年发生“济南惨案”,本会亦附起赈灾恤难重责。时绵裕亭畔连地,由于葬者自葬,超出范围,本会征得地主端亚山之谅察,将总数七亩地割增,使葬者得其所想。为感善于人间,中外无间,本会特於8月9日勒立石碑,以资永远纪念。
1929年4月1日,进行筹赈中国豫陕甘三省旱灾。同月和驰电中国卫生部,反对立法废止使用中医中药。
1930年3月3日,通令族人遵守“婢女注册条例”,任何家庭皆不准买卖及典质婢女。同年5 月15日推举黄树芬参于发起胡文虎倡导之“马来亚华侨运动大会 ”。
1932年 8 月15日反对英政府拟定外侨居留法令。同时七月,会长陈合吉与郭钦端倡办宽柔女校。
1934 年10月5日为本会领袖兆桂、陈合吉、黄树芬同膺勋衔举行盛大宴会 ,出席者八百余人 ,场面空前。
1935 年5 月 7日为英皇登基银禧,本会公演潮剧三天以表庆祝。
1937年5月12日为英皇加冕大典,本会在宽柔举行提灯会和学生运动大会,以示庆祝。
(九)火红的年代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陈嘉庚领导南洋华侨总会,动员筹赈抗日。风云突变,我会领袖也收拾起歌功颂德的心情,奋起全面投入救亡运动。
1938年 1 月11日,我会召集新山各社团代表大会,成立以黄树芬为首的救济祖国难民分会,工委除黄氏外,陈合吉为副主席,姚逸斋为总务及史联对为财政。
1939年2月20日,黄氏当选柔佛州筹赈总会主席。其他担任要职者,有赵丽生、张开川、章文双、粘东生、陈松年等。经黄氏登场一呼,群山响应。抗日呼声风起云涌,筹赈成绩冠于全马,被喻为筹赈模范区。这期间的筹赈方式包括常月捐、土产捐、什货捐,献金、游艺捐(武汉合唱团),节约捐、学生每月储金、卖花售物、寒衣、雨衣、胶鞋捐及自由公债等。经两年余共筹得叻币250万元,伸合国币1千万。
与此同时,推展以陈合吉为首的抵制购日货运动,精神动员大会,国民公约及侨胞公约之宣誓运动。发动妇女、青年及学生深入进行波澜壮阔的“华侨机工回国服务运动”,柔佛州共动员 230 人,分八批踏上征途,他们以血肉之躯,驰聘于滇缅路十万大山与深谷间,为保卫和平奉献了生命和青春。
1941年 12 月8日,日本扩大侵华战争,进一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天,日本空军偷袭珍珠港,日本陆军强行登陆吉兰丹、并且势如破竹长驱南下 。12 月28日,陈嘉庚号召组织“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全面投入抗战行列。我会领袖史联对应中央医院要求,以福建会馆名义组织圣约翰救伤队,日夜不停救助伤民,沦陷前夕退入星州,其队员吴水红、李福南、郑伯福等人,在大检证中以身殉职。
1942年1月20日,柔南有60名热血青年赴星,接受英军101特别训练学校约10天的军训,1 月 30日乘军车抵士乃德茂芭及泗隆港,成立抗日军第四独立队,开始柔南区的游击抗日。
1942年 1 月25日起,日机大举轰炸新山,义兴路一带灾情最严重,死伤枕藉。
1942年2月1日,新山正式落入日寇手中。英军炸毁长堤,退守彼岸,炮轰新山。殿下遭持挟押往巴株巴辖,予以善待。所有皇家军团成员,於较早时经遣返乡下,故无死伤。日军进入无人之境,到处奸淫烧杀。我会由于在筹赈时间,表现突出竟首当其冲,惨遭迫害。除黄树芬避难中国,逃过浩劫外,我会及筹赈会诸成员,大部分遭日军屠杀,我会副理陈合吉一家19口,尽遭杀害。我会司理陈亚宝、新山筹赈会总务傅岳初,宣传部长连天仙,执要陈全奎、黄振悦、陈友六、洪祝三、谢少石、陈树典、郭潮城等皆因拒绝加入维虎作伥的“华侨协会”而从容就义。
三年零八个月的法西斯统治时期,也是我会陷入暗无天日的时期,会务完全停顿,所有重要文档尽失。
黑暗总有尽头,曙光总要重现!
1945年 8 月15日,日寇终于无条件投降。我族人重见天日,举坡公众,莫不雀跃万分,互相祝贺。胜利的喜悦,溢满心头。我会劫后余生的战前领导人,马上聚集一堂,共商光复大计。当日即以华侨公所名义,假纱玉河百老汇戏院举行群众大会,以取回领导权。并即席公举顾问姚逸斋,正主席黄振杰,副史联对,徐文治。正总务罗嘉言,副叶泉。正财政蔡汉初,副陈炳凯。查账黄庆云,刘伟民。委员张海寿,纪采堂,郭远声,徐震雯等,组织复兴华侨公所委员会,负责重新登记会员,筹募经费及为同胞解决紧急难题。日治时期,宽柔沦为日军据点,抗战胜利后,抗日军接管宽柔,我会代表史联对、徐文治、黄庆云、张福寿和郭鹤尧等人与抗日军代表展开二次谈判,终说服抗日军撤出,宽柔主权得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