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93年板球明显已经和足球部分分开。当时足球俱乐部搬迁到了克莱顿银行街德一块新的空地。板球仍然在蒙萨尔的北路。俱乐部最早的绰号之一是“牛顿因斯”(曼彻斯特卫报,1882年)。1886年开始被称做“铁路人”,在这一年这个名字第一次被曼彻斯特卫报所采用,1890年开始流行。19世纪80年代末俱乐部还被称做“The Heathens”(1887年),但更多的人叫它“The Heathians”,(《曼彻斯特信使报》1888年)。
牛顿希斯FC于1902年被清理财产,足协同意俱乐部重组。两个苏格兰人出资拯救了球队。在“曼彻斯特联队” 被批准前,有很多名字作为建议被提出,包括“曼彻斯特中央”,“曼彻斯特凯尔特人”,但因苏格兰味道太浓,没有被采用。改为曼彻斯特联队后队员的红色球衣使人们一致认为球队应叫做“the Reds”,即“红魔”。
1951年11月一个新的绰号产生了。当十八岁的杰基·布朗齐福勒尔和二十一岁的罗杰·拜恩在安菲尔德与利物浦对抗时,《曼彻斯特晚新闻》的汤姆·杰克逊把他们称做“孩子”。随着下个赛季不断对曼联新秀做进一步的介绍,“巴斯比孩子”成了曼联新的绰号,然而马特·巴斯比本人对这个名字反映一般。
世纪50年代曼联还被称做“红魔”,由于在慕尼黑空难后“巴斯比孩子”的昵称显然已不再适合,“红魔”这个绰号被一直延用到了今天。这个名字是当时的巨人萨尔福德橄榄球联盟俱乐部到法国巡回比赛时赢得的(萨尔福德是大曼彻斯特区的港口区)。因为他们保持着辉煌的不败战绩,法国人对他们的表现印象非常深刻,称他们为“红魔”。曼联合萨尔福德橄榄球队一样穿着红色球衣,当地的支持者便采用了法国人起的这个绰号。而巴斯比爵士也非常喜欢这个称呼,就这样,曼联“红魔”的昵称开始传播开来。
赛季,曼联在俱乐部的队徽上加了一个手持三尖叉的红魔鬼。因为有人提出俱乐部不能再采用以前的队徽。1973年重新设计的队徽正式出现在曼联队的球衣上。从那时起这个队徽基本上没改动过,只是在1998年将“Football Club”两个词去掉了。20世纪70~80年代,俱乐部出访欧洲球队时经常使用一个刻在木板上的魔鬼小雕像和其他球队交换礼物。
而现在,每当曼联主场比赛,球迷们都会看到一个憨态可掬、笑脸盈盈的大头红魔娃娃,在队员入场时鼓掌欢迎他们,在开球前和中场休息时在草坪内外不断调动球迷的热烈情绪,它就是曼联近年推出的官方吉祥物——红魔弗雷德。吉祥物“红魔弗雷德”形象的不断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这个绰号和曼联的紧密联系。今天红魔曼联的形象已经随着曼联的出色战绩和影响力而家喻户晓。
在1993~1994赛季,这个身穿曼联球衣、有着圆圆脸蛋、魔鬼犄角和一条红尾巴的卡通红魔鬼造型一亮相,就大受欢迎,曼联俱乐部也借此推出了一系列的红魔弗雷德商品,有毛绒公仔、服饰、书包文具、钟表、便当盒等等,给俱乐部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一个用弗雷德墙纸和各种曼联标志产品装饰的房间是小小曼联球迷们的梦想,它那可爱的笑脸伴随着孩子们学习、成长,同时也把对红魔的热爱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
球场上的红魔弗雷德当然是由真人扮演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赛场气氛,制造欢乐温馨的环境以吸引小球迷,扮演者们也获得了免费看球和近距离接触球员的大好机会。在不时有报道英格兰队吉祥物发生打斗事件时,红魔弗雷德的纪录还算良好,也许是因为它出道以来曼联的成绩一直很出色,它也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但也有例外,弗雷德也会让别的吉祥物感到咄咄逼人的气势。是谁那么倒霉?不是死敌利物浦(因为他们还没有官方吉祥物),而是另一个死对头曼城的吉祥物Moonchester,那只身穿蓝衣、长得像兔子的月球怪物经常抱怨弗雷德对它太不友好,很难相处。
其实曼联和利物浦曾有过“红魔”之争。利物浦队的绰号是“Reds”、“Red Army”,而曼联队的绰号是“Red Devils”,“the Reds”也一样有使用。这两个球队都是身穿红色衣服,所以他们的绰号也都和红色有关。但利物浦队却不能说是“红魔”,根据汉语的翻译,应该称“红军”更为合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利物浦队著名教练山克利就已经听说了毛泽东和红军的故事了,当山克利带领球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后,他在球迷集会上面对如潮水般的身穿红色球服的球迷的呼唤时说道:“中国的毛泽东恐怕不会相信,在利物浦也有这样的红潮。”虽然Reds这个绰号早在利物浦队成立后就已经形成,但不难发现,将“Reds”称为“红魔”是不符合利物浦队意愿的。
而另外一方面,曼联队却是真正的“红魔”,他们队徽上的那个小魔鬼标志就正是“红魔”的象征。在世界上著名的球队里,经过官方认可得“红魔”的绰号只有4个球队。他们是阿根廷的独立队、德国的凯泽斯劳腾队、英国的曼联队以及比利时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