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查看: 16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转帖:奔向財務自由!我們30多歲退休環遊世界,你也可以

[复制链接]
sleepycat0113
2014-4-12 10:11 PM
本文转自部落客的自述我們30多歲退休環遊世界, 你也可以(及早計劃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你們是中樂透了嗎? 還是你們繼承了誰的遺產? 怎麼一年到頭都在玩?"

"都出門一年多了, 錢快花光了吧? 什麼時候回來工作."

"都三十多歲了, 還不快買房子生小孩. 還每天想著玩."

"你們....不怕坐吃山空嗎?"

以上種種來家人親戚朋友們的關心, 時不時的出現.

雖然已經計劃許久, 但一年多前要出發時, 我們還是提心吊膽, 不能確定我們的規劃是否能真如預期, 用存款及投資的利息來支付我們未來的生活.

所以從出發以來, 我跟J努力地詳細記錄了我們所有的花費, 試驗了一年多後, 真正確定我們能這樣放輕鬆的玩樂到老死, 才決定在把我們能在30多歲退休環遊世界的撇步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澄清, J跟我並不是田僑仔的小孩, 也沒有好運到中了樂透一夜致富還陰險的不分大家一起花.

反之我們二個算都是窮苦人家的小孩. 也跟普羅大眾一樣, 認真讀完大學, 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有多餘的錢就存起來. 期待每年的年假去旅遊. 在當時想起來退休應該是4,50年後的事.

跟很多人一樣, 我跟J都很熱愛旅行. 剛認識J時, 我們共同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去環遊世界. 但對於金錢很沒安全感的我們, 又沒有勇氣放下工作, 雖然能看遍世界, 但在一二年內把辛苦存下的存款花光光.

可是我們又不想把人生最精華的時光賣給公司, 工作到七老八十玩不動了才柱著拐杖去看花賞鳥. 所以在十年前我們就開始找資料尋求除了中樂透以外能提早退休的方法, 沒有偏財運的我們就走最簡單也最實在超積極存款計劃.

為了省下房租及追為來的老婆, J花了半年的時間, 寫了無數次的企劃書, 終於說服他的公司外派他到台灣. 接下來的二年房租水電全免, 我們各自存下80%以上的收入. 並開始把所有的花費記錄下來.

二年後工作合約結束搬回西雅圖時, 我們決定不買房子車子, 租了在市區內的一房一廳小公寓. 房子小所以租金便宜. 在市中心交通方便, 出外就坐公車或走路. 大部份的傢俱都是從網路上(craigslist)買二手. 雖然美國的生活費及物價都比較高, 我們還是能存下約60%以上的收入.

因為對婚姻的恐懼, 中間我跟J分手了2年, 他傷心過度加中年危機發作的, 搬到LA過享樂單身漢的生活. 而我則是回到台灣努力工作, 雖然還是習慣存下大部份的所得, 但也對自已越來越大方, 一有假期就飛出國渡假.

沒預期的再次相遇, 閃電結婚, 再度搬回美國, 檢視了我們的存款及花費後, 我們更確定想要在三年後(也就是我33歲 & J38歲時) 退休的計劃. 我們搬到華大附近便宜的學生區, 房租比之前減少了3成. 我上課以外的時間就在家裡煮飯, 省了許多外食的費用. 這三年雖然只有J一人工作, 但我們還是存下了70%以上的存款.

我們退休計劃的第一步就是確認目標金額. 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不同, 存多少錢才是夠了, 因人而異. 但一個基本的算法就是"每年的可花費的金額是總存款數的4%" (這個數字是參考最基礎常用的退休金計算法 4% rule得來的).

假設你一個月支出為40,000, 一年總支出為480,000. 你就需要有480,000 ÷ 4% = 12,000,000的存款.

如果你習慣支出較高, 就要有更多的本金來當退休預備金.

以年息5%複利計算, 跟另一半一個月各存20,000, 20年後你們就能各有近8百萬的存款. 更何況隨著年紀增長, 收入應該也會增加. 能存的錢也越多. 40歲以前退休並非不可能. 雖然在存錢時只能動用收入的30-40%有時候有點痛苦, 但越早開始存錢, 就越早能享用到複利的果實. 只要咬牙撐過10年, 之後的日子就快樂無比.

我們根據平均年支出存到了設定的目標後, 還是有點害怕, 所以選擇來到物價低廉的中南美為環球旅行的第一站. 這一年來我們不但花不到總存款的4%, 還有多餘的股息可以再投資. 簡單來說就是旅行了一年多, 完全沒節制的花錢, 存款還不減反增.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認為退休是很久以後的事, 選擇把收入拿來"增加生活品質". 買了各式各樣東西, 還得買個家背著房貸來囤積這些東西. 工作累了, 就休年假出國一星期走馬看花再多買點記念品來慰勞自已的辛勞. 收入多了就去遠一點的地方, 買好一點的車, 換大一點的房子. 三四十年的生活就這樣週而復始過著.

J跟我的工作時的收入不錯, 如果繼續工作到60歲可能可以全身名牌, 買跑車, 遊艇 小船, 住豪宅. 但那些"身外之物"真值得我們浪費生命汲汲營營的追尋嗎? 我們寧可選擇把大部份的(70%)收入拿來生股息. 其實大部份珍貴無可取代的東西都是無形的, 家人朋友們的祝福, 旅行中的見聞, 背包裝不進的就放入眼裡心裡珍藏. 習慣於簡約的生活. 減少物慾. 無負擔二手空空背著背包自在的到處旅行的生活體驗, 對我來說比擁有任何東西都珍貴. 今年在中南美, 明年回亞洲, 再來去歐洲. 遇上喜歡的地方就長住一陣子, 不想流浪了就找個我們最愛的地方定居.

達到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後, 心靈也自由了. 你可以選擇自已想做的事, 想去的地方. 熱愛工作的人不用為了生計, 而是出於熱情自已喜愛的工作. 沒有壓力快樂自在的享受生活.

存款的高低跟所得高低有相對的關係, 但沒有絕對的關係. 我們有很多高所得卻低/無存款, 或甚至還負債的朋友. 如果你也想儘早退休, 不用為錢困擾, 快快開始計劃如何奔向你的財務自由吧! 第一個步驟很簡單, 就是從今天起好好的記下所有的支出, 這樣你才能知道要存金雞母. 還沒學會理財就別想著投資. 先把自已的帳務理清, 有了足夠的準備金後再來考慮投資.

人生的路很多種, 分享這篇文章只是讓大家看看我們選擇的另一種人生道路. 也鼓勵各位朋友們趁年輕時提早設定目標, 計劃人生.

另外, 我們旅行來每個月的支出都詳細記錄在gocurrycracker. 供想要長期旅行的朋友們參考.

http://www.gocurrycracker.com/expenses/

(⇣可惜當時心軟沒有真的推他下去, 不然現在存款應該更多了吧 @ 2012出發的第一站墨西哥Teotihuacan)
blogger.jpg




sleepycat0113
2014-4-12 10:17 PM
本帖最后由 sleepycat0113 于 2014-4-13 01:34 PM 编辑

Part 1: 關於存款

上一篇文章一發出, 沒想到短短幾天獲得了無數的迴響. 那篇文章只是我們的經驗分享, 在網路上充斥著勸敗文, 必買文, 開箱文的時代, 希望透過它, 或許可以讓更多人思考低物慾多存錢的生活方式. 把買東買西的錢存下來, 能提早一點達到財務自由, 不論是早1年或早10年不都是很好嗎?

至於達到財務自由後, 大家不一定想要跟我們一樣去環遊世界, 但可以有多的時間去做你真心想做的事. 教養小孩, 陪伴父母, 熱愛工作的可以繼續工作....你有了“選擇"的自由, 不用為了“生活費“ 做著自已不愛的事. 環遊世界只是我們的夢想之一, 如果每個人都有可以實現夢想的自由不是很棒嗎?

針對大家所提出的主要的問題, 整理出來如下, 我會在這一二個禮拜分篇儘快回答完畢. 其實我比較愛寫無壓力的遊記分享, 沒想到現在要寫這麼嚴肅的文章. 但不回答完這些問題又不安心. 有些問題本身就需要一篇文章才能清楚闡釋我們的看法. 尤其是投資理財, 怕給了錯誤的資料反而害了人. 感謝大家的意見及回饋. 希望大家都能離財務自由越來越近.

1. 你們是因為收入高, 我的薪水日常生活都不夠用了, 怎麼能有辨法存錢?

2. 要提早退休就去CCR就好, 外國人本來收入就比較高.

3. 可以解釋4%rule嗎?

4. 5%的投資收益是怎麼來?股災, 金融危機怎麼辨?

5. 這是頂客族才能做到, 怎麼養小孩? 怎麼養父母?

6. 生病怎麼辨? 有重大支出怎麼辨?




1. 你們是因為收入高, 我的薪水日常生活都不夠用了, 怎麼能有辨法存錢?

答: (請先看我後來補充的這篇: 最簡單易懂的財務自由概念)

通常人在面對問題是第一個想法就是否認及逃避它的存在. 我們可能覺得薪水都花在"必要"的地方, 明明沒花什麼錢, 但月底一毛錢都不剩, 連跟朋友去吃飯的錢都沒有, 哪有多餘的錢可以存. 但是我們真的知道每一分辛苦賺來的薪水都跑到哪裡去了嗎? 大家可以試著記帳後, 月底把帳本打開, 把你覺得"必要"的支出用綠色螢光筆做記號. 再把你因為"想要"而動手買下的東西用紅色做記號. 放上一天後, 重新檢視, 隔天再看一次. 試著客觀的知道有多少支出其實是不必要的. (也可以請朋友或家人幫你).

我一開始記帳時心裡帶著罪惡感, 因為不想知道自已多少底亂花了多少錢, 更不想讓另一半知道. 但這個步驟真的可以幫助自已認清是否能有節省的空間. 當你非必要支出減少時, 存款就可以慢慢增加.

請打開自已的衣櫥, 看看裡頭有多少件衣服包包, 再看看鞋櫃裡有幾雙鞋子, 手上拿的手機是哪一款, 月租費付了多少, 這個月買了幾杯星巴客, 跟朋友聚了幾次餐, 唱了幾次KTV, 化妝枱上的化妝品, 週年慶搶破頭買的保養品....真的都是"必要"的嗎?

但當 "必要支出"(住, 食, 行)佔收入比例過高時, 也該思考是否住的太貴, 太常外食, 可否替換交通工具.

很多在一般人眼中"必要"的東西, 我們並不需要. 舉個簡單的例子, 以婚禮來說, 一般人花錢買婚戒, 拍婚紗, 喜餅, 喜帖, 聘禮, 浪漫婚禮, 再加上難得一次的蜜月旅行. 出國後忍不住還要買些"戰利品". 不少新人結完婚不但沒有更美好的財務未來, 還要背債. 我跟J選擇公證結婚, 不買婚戒, 不拍婚紗, 沒有喜酒, 蜜月旅行是10天的爬山行程 (繞著Mt. Rainer走一圈), 一共花不到幾百塊台幣.

我們二個人的衣服加所有家當不過二個背包, 牛仔褲破了就拿去補好再穿. (請見此文. 那件破褲子至今已補了二次). 鞋子也不過一人二雙(步鞋+拖鞋). 能DIY的東西就儘量自已做. 做麵包, 種菜, 煮飯, 做香皂. 不論我們的收入多少, 我們都節約過環保的日子. 就算我們的收入增加10倍, 我們還是會維目前的生活模式, 因為我們已認清其實讓生活快樂, 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下次要花錢時, 不妨多思考一下對你來說, 什麼是"足夠"了. 買這樣東西是出於“必要“還是“需要“. 對你的未來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什麼都想要, 要車, 要房, 要吃好穿好, 但又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人, 很抱歉這裡的文章幫不了你們.

不過, 如果你已經省得不能再省, 只吃三餐加付房租就殫盡糧絕, 那就是該考慮提升自已的競爭力, 換個好一些的工作了. 畢竟雖然有人只領22K, 但還是有不少人領的是30K以上. 薪資的高低大多反應在自身的競爭力及專業性. 趁年輕可以加油開發專長提升自我價值.

Jeremy及我的同事們, 其中不乏收入比我們高出許多的, 大多都還在為自已所選擇的生活模式而辛勤的工作著. 一切都看自已對人生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所以再次強調所得的高低不代表存款的高低. 但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務必要在生活形態做相當程度的改變.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炫耀我有什麼東西別人沒有, 只是想分享我們不同於一般的選擇及設定目標努力實踐財務自由的過程.  



2. 要提早退休就去CCR就好, 外國人本來收入就比較高.

答:

如果真那麼容易, 那現在所有的外國人都應該退休了. 美國平均存款率只不到4% (資料來源). 大部份的人還是工作到60幾歲才能退休. 收入高低不是重點, 存下來在手中的才重要. 美國雖收入高生活費及稅繳的也高, 以我們所住的城市西雅圖跟台北比較, 物價是台北的二倍. (資料來源:numbeo).

indicesDifference.png

如果不習慣減少支出多存款, 收入高的時候也只會多消費. 當錢賺的多了房子可以換大一些, 車子換好一些, 出國可以去遠一點, 衣服鞋子可以買貴一些, 聚餐吃好一點....我們稱之為"lifestyle inflation".

住美國時很多人覺得我們的選擇的無房無車生活很不可思議. 能多早達到財務自由, 完全取決於自已所選擇的生活模式. 我們二個上班族可以靠存錢達到財務自由, 希望能激勵大家思考少買多存. 很多美國人在看到提早退休相關的文章時, 也是反應激烈的說不可能. 因為以他們選擇的生活形態的確是不可能.

如果我寫了那麼多還有人認為去CCR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那歡迎他們上www.match.com找另一半.



3. 可以解釋4%rule嗎?

答: 4% rule是一名MIT的學者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論, 他分析過去75年來股市及退休案例後, 認為如果只要退休第一年從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過4.2%, 之後每年依通膨率微調, 到死了退休金都還花不完. (wikipedia資料)

另一個類似的理論是由Trinity大學的三位教授提出退休金"安全提款率". 他們也認為只要前30年, 能每年能用退休金的4%支付退休所需, 每年根據通膨調整提款數額, 如果本金可以支撐30年, 那這份退休的投資組合有極大可能可以維持到永久. (wikipedia資料) 這個推論是根據美國過去200年的實際歴史資料計算出來的模式.

我們當然也會害怕退休金準備的不夠多. 所以查了很多資料. 有一個網站基於這個學說建了一個詳細的計算模組. 上頭用1百萬為基礎的範例, 輸入各自的投資組合, 退休預算及年限, 它會幫你模擬各種可能的假設, 預測你的投資計劃可行性有多高. 模擬的資料庫是根據由1871至今的美股/債卷/黃金/及通膨. (台股與美股正相關,可以用來做參考). http://www.cfiresim.com/input.html

我們算出的結果是根據我們目前的投資組合, 有100%的機會可以在死亡時還有足夠的餘額捐款給需要的人.

所以4% rule是計算退休金概數的懶人算法,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這個說法. 但我們實驗一年後, 4%的確可以支付我們第一年所有的費用, 而且本金因為投資的收益不減反增. 也因此我才會在原文提出推算大概需要退休金的數目為每年支出÷ 4%.

有興趣多了解的朋友可以上這個網站. 如果不認同這個學說的人不妨認真的去研究這些學者提出的論文. 如果有合理可以推翻此假設更好的論點我也希望能拜讀.
sleepycat0113
2014-4-12 10:23 PM
Part 2: 關於理財

自從文章一發出, 這一個禮拜下來, 已經為了回答網友們的留言及問題而睡不好. 主要是怕讓有疑問的網友們久等, 又想趕在聖誔節前把這系列文章告一段落, 可以放心的前去網路不發達的古巴. 真的很有回到當初上班趕deadline半夜還拚命的感覺. 叫J把電腦拿去藏起來, 但我的但腦子還是關不了機轉個不停. 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 大家的留言及私訊我都有看到, 可能回覆的時間沒辨法那麼快, 還請見諒.

不少朋友勸我不要再繼續回答下去, 怕我變成大家不理性攻擊的對象. 想回答完大家的問題算是對自已提出的看法負責, 也對願意看我文章的網友負責. 我想把來看文章的網友們都當成朋友, 大家可以交流想法, 一起討論成長. 我的言論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認同, 但不需要針鋒相對或惡言相向. 網路世界雖然看不見人, 但你寫出來的文字就代表著你的人格.

我並沒有要從各位網友身上獲得什麼利益, 寫文章的初心只是單純的想分享我的看到的世界及快樂. 希望來這裡的朋友們, 都能收獲到一點什麼, 至少離開這裡時能感受到我送出的小小正面能量.

我寫的只是個人意見, 分享的也只是個人經驗. 思慮不可能周全. 尤其投資理財的方法千千百百種. 希望這篇文章一發出, 有不同意見或想提供看法的朋友們能多點善意. 我很願意學習, 也相信大部份的網友都有這樣的想法. 就把這裡當成一個討論交流的平台, 沒有一定誰對誰錯, 放開心胸聽取別人的意見. 我們一起互相學習成長好嗎?
最後鼓勵大家勇敢的去做夢, 有夢想就去追. 最應該相信&鼓勵你能實現夢想的的人, 是你自已! Whether you believe you can or believe you can not, you are right ~ Henry Ford.   

4. 低利率的時代如何能達到5%的投資收益?

答: (請先看我後來補充的這篇: 最簡單易懂的財務自由概念)

我們不是投資專家, 也不是股市名嘴. 關於投資理財, 有的網站甚至理財名人都不可能用一篇網誌解釋的清楚. 所以我很有自知之明沒有這個能力光靠一篇網誌就教大家如何投資. 所以你不會看到"名牌", 也更不會有如何快速變有錢的方法. 在這裡只是分享我們"選擇"的投資方法.

投資專家, 基金經理人, 房地產達人...最在乎的是他們自身的利益, 並不會為我的損失負責. 不論我的賺賠, 顧問費, 會員費, 基金手續費還是會照收. 所以誠心勸大家不要儘信所謂"投資專家"的話. 你才是最在乎自已資產增減的人, 所以應該自已學習如何管理好自身的資產. 很多人願意花40年時間工作, 卻沒辨法每天用40分鐘認真學習投資, 稅法, 養成資產管理的好習慣.

我跟J的用來獲得財務自由的方式, 是很老土的理論: 學習多存錢少花費, 學習讓生活型態更簡約, 學習如何投資增加"被動收入". 尤其我們一再強調存錢的重要性.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假設收入30,000. 只存了5%用於投資, 就算投資有高收益20%, 最後帳戶裡只有300. 遠比不上少花10,000, 只放在銀行領1%, 最終的資產有10,100; 這是很簡單的事實, 但現在社會上大部份的媒體及投資書籍標題都是如何“快速"的變有錢. 所以很多投資者的重點永遠是放在追求快速致富及高利率, 而不是腳踏實地的想辨法減少支出. 我們也是努力了十多年才能達到財務自由.

如果收入完全無法存款, 你現在要學習的是如何減少支出, 增加收入(請見上篇問與答part1). 投資就要等到有穩定存款時再考慮. 因為就算把手上僅有的錢投入市場, 還是有很大的可能需要緊急贖回而承受損失. 等存夠了日常生活急備金後, 有多餘的存款再來考慮投資.

我們投資的選擇也很簡單: 長期持有(預計持有30年以上)的穩定殖利率投資標的, 不賺帳面差價.

我們開始投資的時間點, 是當確定這筆本金不會有緊急需求時. 我們一開始就打算這筆本金投資後, 不論市場的變化, 長期投資不再領出, 只領股利, 不賺帳面差價. 低點時多買進, 高點時不賣出.

把這些投資比喻做會下金蛋的雞. 找到了會下金蛋的雞, 當雞長胖了, 我們並不會殺雞取卵, 只固定的拿它下的金蛋來花. 如果整體環境讓雞群變瘦了, 售價錢變差了, 正好可以再多買點雞, 養著以後多下點金蛋.

目前投資的分部為:

整體市場指數基金 及 少數穩定殖利率個股: 約70% (領股利)

REIT 不動產投資信託: 15% (領股利)

債券: 15% (領利息)

我們選擇整體市場指數基金是因為長期(30年)下來, 它的歷史績效表現比大多單一個投資標的佳. 雖然指數可能帳面價位變化大, 但因為我們本來就準備長期持有領股利, 所以不需要在低價時售出, 對我們並無影響. 所以我們並不擔心金融危機或所謂的股災. 反而會把它們視為進場撿便宜的時間點. 尤其這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均在3-5年內逐漸復甦. 長期投資的風險比短期投資低的多.

少數的穩定殖利率個股選擇的基本方式則為: 1. 股價長期變化跟大盤同步 2. 歷史資料均有盈餘配股 3. 長期平均殖利率 (現金股利/股價) 2~5%

最一開始投資, 我們帳戶只能收到約一個月幾十塊台幣的利息. 但十幾年之後, 不斷的大比例存下收入, 定期投入本金, 我們的股利及利息已經足夠支付目前生活所需. 當然我們投資的方法很有可能會隨著學習到的新知識而改變. 但均以追求長期穩定股利為原則.

看完我們的方法, 有人可能會覺得過於簡單. 但是基本的投資原則並不複雜, 我們二個多靠自學以及練習, 遇上問題就去找翻書或上網答案. 很多名嘴專家最專長就是把簡單的事複雜化, 讓我們害怕,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就拒絕去學習.

如果你不清楚如何買賣股票, 債券, 指數基金, 什麼是殖利率, 複利, 年金, S&P, REIT, 請不要進場投資. 絕對不要一頭熱的聽別人的意見, 一定要清楚每一筆投資的原因及目標. 不然辛苦的血汗錢很容易就一去不回. 不用急著進場投資, 市場永遠都在, 投資是一生的功課, 請花些時間學習. 我們也還在學習中.

最後再用一個簡單的算式讓大家理解為什麼我跟J的財務自由, 是靠努力量入為出, 減少開支換來的.

如果每年存款比例為10%, 你要工作九年才能存到一年所需的生活費. (不含利息)

如果提高存款比例為50%, 只要工作一年, 就存到一年所需的生活費.

(⇣世界掌握在你手中, 夢想有多大, 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World is your Oyster  
oyster.jpg

12/19 補充推薦的書籍 (我不是出版社, 也不認識書的作者, 請不要說我在賣書呀!)

先推薦的都是一些財務觀念的書, 工具書我們就先不推薦了. 大家再依自已規劃的投資方式去找適合的工具書. 看書前後都要先默想十次 "盡信書不如無書". 適合我們的書並不一定適合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在書中得到一些啓發. 若其它朋友有什麼好書推薦也歡迎指教.

1. 富足人生: 要錢還是要命? (原文: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強力推薦大家看這本書, 看完後會重新思考人生要的是什麼. 我們會想早日達成財務獨立, 換取自由的人生也是受了這本書很深的影響. [作者:Vicki Robin, Joe Dominguez, Monique Tilford/中文版ISBN:9789576964541/英文版ISBN-10: 0143115766/ISBN-13: 978-0143115762]

2.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原文: Don't Eat the Marshmallow Yet! The Secret to Sweet Success in Work and Life): 分享延遲享樂的觀念. [作者: Joachim de Posada, Ellen Singer/中文版ISBN:9789861750064/英文版ISBN-10:0425205452/ISBN﹣13:978-0425205457]

3. 下個富翁就是你 (原文: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有錢人真的跟我們想像中一樣嗎? 開名車住豪宅的人真的有錢嗎? 帶大家看看很多財務自由的人都是節約過日子的人. [作者: Thomas J. Stanley/中文版ISBN: 9789571324425 /英文版ISBN-10:1563523302/ISBN-13: 978-1563523304]

4. 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 (原文: 4 pillars of investing): 一本用來理解投資理論的好書. [作者: William Burnstein/中文版ISBN:9789862350379/英文版ISBN-10:0071747052/ISBN-13:978-0071747059]

5.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原文: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每年巴菲特都會公開發信給投資者. 看看巴菲特是怎麼治理公司. [中文版: 財信出版社翻譯並集結成冊. 請自行去書店找/英文版: 在Berkshire Hathaway的網站上即可看到免費的信]

6.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原文: Millionaire Teacher: The Nine Rules of Wealth You Should Have Learned in School): 學校什麼都有教, 就是沒從小教我們如何管理個人財務. 這位高中老師用死薪水存到百萬. 讓大家看看理財規劃的重要. [作者: Andrew Hallam/中文版ISBN: 9789866037573/英文版 ISBN-10: 0470830069/ISBN-13: 978-0470830062]

7. 買對基金賺大錢(原文: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Your Fair Share of Stock Market Returns): 這本書不是叫你買基金, 是講述一些簡單的投資觀念. [作者: John C Bogle/中文版ISBN: 9789866662416/英文版ISBN-10: 0470580917/ISBN-13:978-0470580912]



還有幾個我們覺得觀念與我們相近的中外網站:

1. (中文)富朋友理財筆記(別說台灣人不可能提早實現財務自由. 一個年輕台灣工程師靠著提早財務規劃, 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 http://blog.17rich.com/

2. (英文)這位胡子先生30出頭就和太太達到財務自由. 他們還有一個小孩. http://www.mrmoneymustache.com/

3. (英文)極端提早退休. 這位站主更是能人所不能, 用比我們還"極端"的方式省錢, 減低物慾及花費. 也是在30歲就達到財務自由. http://earlyretirementextreme.com/
sleepycat0113
2014-4-12 10:24 PM
Part 3: 關於小孩與父母

隨著文章越來越多人轉發, 回答到最後二個問題壓力也越來越大, 尤其是關於父母的奉養與小孩教養, 很怕我們的觀念會被大家丟石頭吐口水. 網誌上寫的都是我跟J個人的想法, 並不可能盡善盡美, 也不求每個人都認同. 只請各位願意花時間看下去的善良朋友們客觀的看待. 若能在這得到一些些對你們有幫助的想法, 我是再開心也不過了. 但若覺得是我說的是邪魔歪道, 就把這網頁關了不再看就好.

大家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但我覺得應該是"價值觀差異大的夫妻" 才是百事哀. 不論收入高低, 如果價值觀太不相同, 也是會常為了錢而吵架. 我和J很幸運的能在跨越半個地球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彼此. 祝福大家也都能找到一個價值觀及理念相近的人生伴侶.

5. 這是頂客族才能做到, 怎麼養小孩? 怎麼養父母?

請大家認真的想想, 當初決定生小孩的原因是什麼?

我和J因為各自的原生家庭都不甚美滿, 從認識, 交往, 到結婚前就很認真的討論過, 不打算在心理及經濟狀況都還沒成熟時生小孩. 甚至決定不生小孩, 就這樣二個人過也很足夠.

當初的想法很簡單, 如果我們真的生下小孩, 就必需對他的前半生負責, 所以當我們對自已的人生都還無法負責時, 把一個無辜的生命帶來人世對他也不太公平. 對我們來說, 想生小孩並不是為了要傳宗接代. 只是單純因為彼此相愛, 所以好奇我們共同創造出來的生命會是怎麼樣的.

沒有孩子, 我們也會努力讓人生一樣的快樂精彩. 有了孩子, 我們就與他一起體驗另一種人生.

很多朋友說養小孩很花錢, 除了奶粉尿布外, 很令人難過的是有一大部份的錢都是花在"找人/東西替我們陪伴孩子"上. 嬰幼兒時期托嬰, 大一些就送幼稚園, 托兒所. 上了小學中學後, 下課再送去補習班才藝班. 父母下班後累的像條狗, 沒有時間及精力陪伴孩子, 只好花錢買玩具, 電玩跟他們做伴.

等到經濟寬裕有時間陪他們的時候, 孩子也已經大了, 有了自已的生活圈, 不再需要你的陪伴.雖然家長們都想著為了提供小孩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賺錢, 但卻錯過了最珍貴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小小人兒們需要的不過是父母的陪伴.

既然因為相愛而把一個小生命帶來世上, 當然希望我們能陪伴他成長, 讓他得到最好的教養. 尤其是嬰幼兒時期, 我們不希望為了工作無法全心照顧. 從幼兒時就托嬰, 請保姆, 或祖父母代為教養. 世界上最在乎我的小孩的只會是自已, 沒有任何保姆或幼稚園會比我更關心. 也不可能專為一個孩子打造設計出最適合他身心發展的課程.

我們父母代, 祖父母代可能沒有選擇何時生小孩的權力. 一結婚就自然的懷孕生子. 但現代社會我們可以依據各人狀況來制定生育計劃. 不需要急著在經濟尚未穩定前就生小孩. 以現代人晚婚及晚生子的趨勢看來, 很多人都是工作十年後才生小孩. 如果在工作的前十年, 努力存下大部份收入, 財務較自由後再養育小孩並不是不可能.

當達成財務自由後, 我跟J認真的討論過生小孩. 我們的小孩可能沒辨法有高級的玩具, 手推車, 衣服, 或物質享受, 但他會從小就無時無刻感受到我們的愛及陪伴. 當別的小朋友在幼稚園上學時, 他會在公園玩沙堆追小狗. 一轉身, 我們一定會在身邊. 當幼稚園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教ABC時, 我們會讓他在說故事及玩遊戲中學習.

希望我們的價值觀能影響到他, 他不會在學校裡和同學比較誰有著最新的玩具及3C產品, 他會學會知足並珍惜自已的所有. 他能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有健康財務觀念的青年. 並為自已的後半生負責.

很多人質疑如何帶著孩子環遊世界, 我們在路途上遇見不少帶著小孩的家庭. 有些子孩直接參加當地課程, 寒暑假時再出發旅行. 也有家長選擇參加home school program, 只要配合學校教程, 有一系列由父母監督指導的遠距教學可以到高中. 要選擇哪種方法, 就要配合自已小朋友的適應能力. 很多人在看到新觀念, 新做法, 第一個想法就是"不可能". 但我們忘了問"為什麼"及學習別人是如何做到的. 我相信只要願意花時間研究, 一定會有合適的方法.

而他的大學教育基金, 從孩子出生開始還有18年的時間可以準備. 一樣以提前投資的觀念看來, 18年後需要的30萬, 只用3%複利換算成投資現值, 現在開始一個月只要投資1,100塊. 一切都只要及早開始計劃及準備, 就不會寅吃卯糧被錢追著跑.

-------------------------------------------------------------------------------------------------------------------

奉養父母的部份, 若父母如果到了退休年齡還需要你養, 代表他們辛苦工作一生後存不到半毛錢, 無法達到財務自由. 所以我們更應該從我們這一代自身開始計畫, 至少不要成為我們的下一代的負擔.

很不幸的, 我和J的父母就是工作了一輩子, 卻無法存下半分錢的例子. 我的父親在我十幾歲時就不知去向. 我的母親收入並不穩定, 也沒有存錢及理財的觀念. 常常都是入不敷出. J的母親是護士, 她也不了解理財, 大半輩子賺的錢也是左手進右手出.

看著他們常常為金錢困擾我們也很心疼. 希望他們過的更好, 後半輩子不需要為錢操心. 想幫助他們有更健全的財務, 請他們記錄日常生活的花費明細, 換來的常是一句"我們連吃飯都不夠了, 怎麼能存錢及理財?" 但其實這一輩子除了"必要"的支出. 很多花費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為了滿足物慾的支出. 當連日常花費是多少都不清楚時, 不論你提供多少金錢, 他們還是會覺得想要的東西太多, 擁有的太少. 因為分辨不出 "需要" 及 "想要", 他們花了很多錢在其實不必要的東西上, 滿足了十分鐘的消費慾, 但卻辛苦了一輩子.

生日過節時我們當然會包個紅包表示祝福. 並希望他們能妥善利用這些錢. 但我跟J並無打算在家長還能工作時每月提供生活費. 因為父母們也要對自已選擇的生活方式負責. 如果他們願意把辛苦賺來的收入, 用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 出國去他們"想去"的地方. 就不應該要求你付出生命, 為他們選擇的生活模式負責.

當他們無法工作時, 我們願意在家裡有需要時提供協助. 這部份的金額就要在當初計畫退休金時就計算好. 每個月預估固定的父母奉養支出, 並且請他們依此金額計劃自已的花費. 這個觀念可能會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孝, 但我無法說服自已贊同家長的物慾. 當我們只需要一雙鞋, 如果我們的父母想要十雙鞋才足夠, 那他們就必需多付出時間工作來滿足自已的物慾.

父母親也只是人, 當然不可能全能全知, 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及所受的教育, 可能理財觀念與我們有所差異. 在祖父母那代以前, 很多農業家庭有5-8個小孩, 連養活全家都很困難, 所以只能求養兒防老. 退休後的生活費, 由5-8個小孩分攤, 每個人的負擔也不大. 但自我們父母那代開始, 一家普遍只有1-2個孩子, 照理來說, 應該能有餘下的錢來儲蓄. 若父母工作一輩子都無存款, 日後孩子就算是雙薪家庭, 要負擔雙方父母再加上自已二個孩子的生活費. 2個人養8個人. 別說提早退休, 連想在65前達成財務自由都很困難.

很多現代人把奢侈品當成"必需品". 如果有能力買手機, 電腦, 電視, 買車, 出國玩, 每個月買新衣服, 鞋子, 包包, 那就應該有能力存錢. 真正窮困的人是連三餐溫飽都要擔心. 若家長沒有多存錢少支出對財務負責的觀念, 我們可以設法趁早與他們溝通, 跟他們分享財務自由的觀念. 每個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已的生活負責.

假設父母每月需要2萬, 以4% rule來算, 在他們無法工作以前需要存到6百萬. 在小孩成年後開始工作期間(約20-40歲), 家長(約45-65歲)其實都還是可以工作的, 尤其當小孩開始獨立後, 家中開支應該會減少. 這時父母每個月只要能共同存下15,000. 在20年後複利之下, 他們也能減輕你的負擔. 若真的無法說服家長在還能工作時多存錢, 就只好趁他們還能照顧自已時, 提早連他們的退休金一起計劃, 為了自已親愛的父母親多工作幾年. 但我相信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們捕魚的方法. 能將健康的財務觀念傳達給家長也是愛他們的一種方式.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們自私, 但因為自已不負責的財務觀念而耽誤小孩的未來也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我們的觀念是先求獨善其身, 如果連自已都照顧不好, 要如何能奉養父母及教養下一代. 所以再次強調我們應該從自身開始計畫, 不求養兒防老, 而是努力不要成為我們的下一代的財務負擔. 當對自已的財務負責時, 也才能有餘力照顧雙親.

"愛要及時"- 多花些時間陪伴父母與孩子, 相信比起不必要的物質享受, 他們寧願選擇我們真心的陪伴.  

sleepycat0113
2014-4-12 10:27 PM
本帖最后由 sleepycat0113 于 2014-4-12 10:29 PM 编辑

最簡單易懂的財務自由法則

前一篇寫了很多, 但似乎還是有不少人糾結於那5%投資收益. 過度計算反而模糊了原文的本意.

我跟老公因為以前的工作, 非常熱愛excel表格, 我們都認為千言萬語不如一張簡單易懂的圖表.

在這裡做了個簡單易懂的表格, 讓大家看看, 為什麼存款比例的高低對於提早財務自由的影響, 遠大於投資收益率的高低.


pic1.png

pic2.png

表中可以看出來, 如果你只存下10%的收入, 投資收益3%跟10%的差異幾乎是30年.

但如果存款率為60%, 投資收益3%跟10%的差異只有3年左右.


重點就是如果你提高存款率至60%, 不論投資收益率的高低, 你都可以在10-13年左右達到"財務自由."

也就是你能節省開支多存款的能力, 對財務自由的影響, 遠遠大於投資收益率.

存款率越低, 就代表花費高. 存10% 的人就表示他花了90%. 存60%的人只花了40%. 每個人都有物慾, 都想享受當下更好的物質生活.大家是否要多思考, 這些花費是否值得我們付出50年的人生?

布萊德比特主演的Fight Club裡有一句話我們很喜歡: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很多人為了不過多印上一隻麋鹿(A&F)的衣服, 寧願花10小時坐在辨公室陪伴同事. 世界這麼大, 買了車子, 但它真的有帶我們去更遠的地方嗎? 還是把我們困在辨公室裡付車貸. 辛苦買了房子成了家, 在家中添滿能讓生活品質更好的東西. 一生最寶貴的20-30年裡, 為了付高額房貸,大部份的時間裡, 這個房子都缺少了讓房子成為"家"最主要的原因--"你和家人共同相處在這的時光".

至於如何去達成這個目標, 就要看個人的努力. 我跟J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認真審視自我的花費. 減少物慾, 習慣於簡單的生活.

"We buy things we don't need with money we don't have to impress people we don't like."- quoted from Fight Club.

想想很多時候, 因為不知足, 擁有了再多也不夠. 女人的衣櫥永遠少了件衣服. 男人則永遠少了一樣最新的3C產品. 別人有的東西我想要, 別人沒有的東西我更想第一個擁有, 買來讓別人羨慕. 常常我們為了在別人眼中"看起來"過的很好, 花了可以讓未來生活更好的錢, 甚至預支信用卡, 買下超出負擔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用1個月的薪水買包包, 半個月的薪水買Ipad, 1個月的薪水換來一星期的resort度假, 2年的薪水買車, 20年的薪水買房子. 買下新東西的快感也不過幾天而已. 但卻要為了它們被牢牢困在工作中40年.

如果覺得收入不夠高, 就去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 很少人是能一出社會就坐領高薪. 一切都是付出多少努力就得到多少收穫, 這麼簡單而已.

我跟J想傳達的想法很簡單. 我們自已奉行的方法也不過如此. 有人追求及時行樂, 我們追求的是達成財務自由後的延遲享樂. 達到財務自由後並不代表你就要退休, 只是賦予你更自由選擇的人生.

"如何節約"是一個被小看了的能力. 跟前幾代的台灣人比起來, 社會價值觀變化的很大. 現在社會上充斥的都是鼓勵消費的新聞及文章. 奢侈品好像變成了必需品. 大家都想吃好穿好用好. 從前人的節約生活已經是被淘汰的老古板思考, 你想節約還可能會被笑小氣. 拿隻筆來簡單的算算工作到現在的收入有多少, 如果當初認真存下來穩定投資後, 至今會有多少退休基金. 再想想當初那些花費真的值得我們為它付出的人生嗎?

分享一個在Ted看到很好的影片: Richard St. John 談成功的 8 個祕訣.

我們在追求成功時總會遇上一堆"屎 Crap": Criticism (批評); Rejection (拒絕); Assholes (爛人); Pressure (壓力).大家一起努力不要被這些屎阻擋了追求成功的路; 也要自省不要一不小心, 成為別人追求進步路上的一坨屎.

"People who say it cannot be done should not interrupt those who are doing it." - quoted from George Bernard Shaw (簡單的意思: 那些總是把不可能掛在口中的人, 請不要去妨礙給有心去做且正在做的人.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sleepycat0113
2014-4-21 10:10 AM
龐茲騙局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龐茲騙局(英语:Ponzi scheme,在華人社會又稱為「非法集資」、「非法吸金」或「種金」、老鼠會)是層壓式推銷方式的一種,參與者要先付一筆錢作為入會代價,而所賺的錢是來自其他新加入的參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過業務所賺的錢。投資者通過不断吸引新的投資者加入付錢,以支付上線投資者,通常在短時間內獲得回報。但隨着更多人加入,資金流入不足,騙局泡沫爆破時,最下線的投資者便會蒙受金錢損失。

「龐茲騙局」稱謂源自美國一名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茲(Charles Ponzi),他於1919年開始策劃一個陰謀,成立一空殼公司騙人向這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

well~~~ 人家龐茲承诺投资者三个月40%,一年就160%的利润回报,你竟然给200%的回报。比庞先生厉害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4-11-30 06:45 AM , Processed in 0.0934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