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名句精华一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老子《道德经》也有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难事必作于细。”因此,时常虚心向学,温故知新,用五年的时间慢慢积累对中文的兴趣与其运用规律,甭说现代文章,它要是诗词、古文也定难不了你。反之若心怀自满,以为华文容易,没必要多留意,那么就算问题仅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作者是谁,恐怕他也答不出。
虽然,现在华文课在国中的节数少之又少,也不被校方重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有必要自强。另外,学习中文、考中文也别常带着功利的心态,担心不及格而放弃。那么,你越是担心你越是不敢尝试,以至错过了学习的良机,这是很可惜的。
再者,相信很多人都不怎么喜欢“名句精华”这东西,认为240个太多了。其实,换个角度想,你一天读一句,不到一年你就读完了,五年的时间还不倒背如流、滚瓜烂熟吗?要说名句,真仔细算起来恐怕就不只240句,而是成千上万的了。而学习名句,仅背诵显然是不够的。名句的种类大略有二,一类是从诗词摘取的;另一类是古籍文章中摘录的。若要心领神会则必须把自己融入诗词意境、融入文章背景中,了解作者为何会写此佳句以及其意思,当然它的用法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此一来,相信在作文部分也不会为了要引什么成语、名句而发愁了。
而文言文部分,那只得靠自己的努力了。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星罗棋布,恐怕连再资深的老师也不可能知道考试局会以哪种古籍的哪篇/哪章来拟题。为今之计只有多看多练习。只要掌握了古文的规律,那么就算碰上哪一篇也定是处变不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