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罕见教练奇才 穆里尼奥的足坛大航海时代
罗布森+勤奋=离经叛道的穆里尼奥
当2003/04赛季,波尔图队在冠军杯中以黑马姿态高歌猛进的时候,皇马主帅奎罗兹提出了一个今天看来相当愚蠢的问题:“这个穆里尼奥到底算什么人物,从哪个鬼地方冒出来的?” 波尔图在2002/03赛季成为联赛、杯赛和联盟杯“三冠王”,在欧足联2003年最佳教练的评选中,穆里尼奥得到了超过10万张的选票,并最终以60% 的得票率超过皇家社会队的法国籍主帅德努埃和斯图加特主帅马加特成为欧洲最佳。即便这样,莫帅也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毕竟葡超属于欧洲二流联赛,人们对于葡萄牙足球的认识还停留在对费戈、科斯塔黄金一代的眷恋,奎罗兹、乔治和奥利维拉等葡萄牙著名教练鲜有在国外执教成功的经历,这些决定了大众对于莫帅火箭般的飞跃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诧感,因为他颠覆了职业教练的成功规律,造就了世界足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现象——萨基开创伟大的AC米兰王朝之前,也要先按部就班地完成足球教练课程,带领在意大利丙级联赛厮混的帕尔马队冲上意乙,才获得与贝鲁斯科尼面陈大计的机会--穆里尼奥走的却是一条完全不同的成功之路。
莫帅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他教练生涯的起点很高,这个起点就是罗布森。1992年,英格兰足球的改革之父博比·罗布森签约里斯本竞技,他身边那位穿着一丝不苟、表情刚毅严肃的翻译正是29岁的何塞·穆里尼奥。罗布森在1999年出版的自传中,开篇词就特别提到了“我的家人穆里尼奥”,4年间穆里尼奥跟随罗布森从里斯本转战到巴塞罗那,随着一个个冠军的降临,年迈的爵士越来越离不开能熟练运用5门外语的何塞。
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伯乐后是机遇,而天分和勤奋是基础。他每天都在研究罗布森那本厚厚的教案,慈祥的英国老人对于他的好学报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这对于一个志存高远的年轻人来说犹如一盏引路的明灯、一汪荒漠中的清泉,正是这种刻苦使他最终走出了球队翻译这个低层次的角色。从这点,我们也就不难解释何以当切尔西、
皇马两大豪门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何塞却选择了阴冷的英格兰,而不是文化背景、语言更为相近的西班牙,因为罗布森的讲义里蕴含着英格兰足球的精髓和壮志未酬的改革蓝图。
英超劲旅的葡国船长
“法都”,是一种葡萄牙民族音乐,这种由吉它伴奏的民谣源于拉丁文“命运”,这种由吉它伴奏的民谣多是描写背井离乡的苦楚和生活中的感伤。在里斯本的酒吧里,四周灯火渐暗,人群渐熄了嘈杂,倾听艺人表演流传百年的艺术,哀伤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在述说着一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忧郁。
这种气氛和葡萄牙人的气质非常相似。印象中的葡国人是颇为低调的,不事张扬,默默无闻。这种文化怎么就熏陶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可能是世界足坛最为狂傲的主帅呢?
还要从葡萄牙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2004年4月,本文作者之一的熊伟曾在波尔图火龙球场的新闻发布厅专访过穆里尼奥,当时的他成名不久,远不如今天这样大红大紫,但葡萄牙媒体已经尊称他是波尔图足球的“先知”,是成功足球的缔造者。当时,莫帅给作者的感觉非常特别,虽然他1米72的个头比我想像中矮一些,不过,他面目生动,英气逼人,宽阔的前额右侧有一块伤疤,并不令人反感,反倒平添了几分冷峻。
当时,他告诉作者,他最崇拜的球星是尤西比奥,最敬佩的人是葡萄牙船长。
关键就在这里——葡萄牙船长。
这是一段已经过去500年,所有葡萄牙人至今仍然不断自豪提起的历史。
众所周知,葡萄牙最辉煌的历史就是15至16世纪,当时欧洲流传着骇人听闻的故事,说黑暗阴森的大洋里居住着一群妖魔鬼怪,力大无比,过往的船只统统会被穷凶极恶的浪涛或沸腾的海水吞噬,但葡萄牙水手还是勇敢地驾着最新发明的三桅帆船大无畏地前行,这种地理大发现与今天的神六上天非常相似,都是在深不可测的陌生空间探索。
对于这种生死两茫茫的探索,船长的权威和指挥是最关键的:他要在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志的地方显得表情轻松,要在粮尽水绝的时候不断想出办法尽量争取全船人奋力划向陆地,要在船上出现强悍反叛者时毫不留情杀一儆百,更要在惊涛骇浪面前指出前进的方向。我们可以想像得出这些船长的个性:才华横溢、意志坚定甚至冷酷无情。依靠一批高明的船长比如迪亚斯、达加玛、卡布拉尔、皮雷斯、麦哲伦,葡萄牙地理大发现取得非凡成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也为葡萄牙攫取了大片的土地和大量的财富,亚洲的马六甲、澳门、爪哇、苏门答腊和美洲、非洲的大片土地,都为葡萄牙搜刮了巨大的财富,葡萄牙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帝国,在里斯本大发现纪念碑广场上,今天的葡萄牙人还自豪地用磁砖拼砌16世纪的帝国地图。
现在再想想莫帅的性格特征:天赋才华、极度自信、坚定顽强、严谨细致、冷酷专制,哪一点不是500年前那些成功的葡萄牙船长们的性格特征?
虽然已经低调了数百年,但来自“法都”国度船长们当年征服海洋、征服世界的血性依然流淌在葡萄牙后裔的基因中。
无独有偶,对于穆里尼奥今天在切尔西的成功,葡萄牙《球报》也认为,切尔西队最大的收获就是引进了一个好船长,他感召球员们同舟共济,用战术素养、严明纪律、敬业精神、奖惩分明打造了一支足坛王者之师。
从2004年开始,两位伟大的葡萄牙人一步步震惊世界,足坛的穆里尼奥和政坛的欧盟主席巴罗佐,令世人对于这个国家500年前的辉煌神往敬仰。从他们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500年前人们在码头为航海英雄送行,驶入茫茫大西洋去探索神秘未知大陆的那种豪情盖天。
细节--穆里尼奥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成功的教练有很多,成功教练的成功方法有很多,比如赫雷拉的战术至上,比如特拉帕托尼的亲和力,比如梅诺蒂的精于计算,比如萨基的疯子一般的工作精神,比如卡佩罗的规范化管理。说到穆里尼奥,这些名帅的特点他都有,但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对于细节的重视。
毋庸置疑,穆里尼奥对于细节的重视也来源于他那船长气质。在茫茫大海上,对于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灾难后果,所以,船长一定要是那种可以把一切都装在心上,一切都处理得完美的细心男人。
穆里尼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习惯,每次球队训练,他都是第一个到训练场的。执教本菲卡的第一天,他就提前两小时到达训练场。他的解释对于《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我总是喜欢至少提前一小时到训练场,早到的好处是,总有事情要处理,总有人可以谈话。我可以检查草皮的长度,看看是否需要浇点水,我可以和主管器材的人聊聊,看看移动球门、隔离圆锥和球的情况,画一画训练设施摆放的草图,或者和医疗小组谈谈球员的体能状况,哪些人能正常训练,哪些人不能参加哪些训练,我还可以看看报纸……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个很可能都会对我们即将进行的比赛带来好的影响。”
2002/03赛季执教波尔图时,穆里尼奥非常细心地考虑了新球员的融合问题。他说:“第一周总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参加世界杯的球员还没有回来,他们代表了大部分上赛季留下来的老臣,那些我已经了解的人。所以在第一周,我只和那些新来的球员一起训练,这样他们可以很快融入团队,开始工作,而不受到老队员的压力和影响。没有老队员在身旁,所有人都更加开放,更加本真,这让我能更好了解他们。我也可以从头开始训练他们。老球员回来后,我们去法国集训。3天后,有老球员对我说:‘教练,这些新人不仅球技很好,而且人也很不错。’”
他还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种特别的战术,好几次让球队训练432阵型,他觉得在球队少一个人的时候,也应该保持一种进攻力量,所以,很多场训练赛都是10打11。2002/03赛季葡超波尔图队迎战本菲卡时,这种训练收到了奇效,当时,若热·科斯塔在第30分钟时就被罚下,球队立即改变了阵型,并且适应得非常好,中场和前锋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最终,比分从科斯塔下场时的1比1平变成了波尔图2比1取胜。
穆里尼奥甚至细致到了试图了解球员手术的程度。波尔图边锋塞萨尔受伤时,他观摩了手术全过程:“我鼓足勇气,观看了手术过程。这是理解手术的好机会,我可以更积极地参与他的康复计划。在手术过程中,大夫一直向我解释每一步动作的用意。手术很干净,没有什么血,但让我最震惊的是钻头打入骨头的声音,还有医疗小组试图用电动解剖刀剔除的肌腱死肉散发出来的那种异味。”结果,这次经历让他又多了一些和其他主教练不同的东西:“这次手术过程改变了我的一些态度。我意识到:主教练给球员和医疗小组施加压力,希望加快球员康复的做法基本上毫无意义。从现在开始,我会对球员和医生们的抱怨更加同情。”
2003年联盟杯决赛波尔图队迎战凯尔特人,决赛前一周,训练就全部在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半进行,以适应塞维利亚(比赛地)的天气。球员们也进行了极限的针对性训练,考虑了球场上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对每个球员的心理分析也完成了。
2003/04赛季波尔图队与摩纳哥队的冠军杯决赛前,情况同样如此:“决赛前,我们开始观看对手的比赛。我已经知道了摩纳哥的一切,但我希望球员们也知道这一切:久利在反击时速度有多快,莫伦特斯是多么厉害的机会主义射手,罗滕在边路进攻时的传中技术多么精准。除了总体信息外,每名球员都得到了有针对性的一盘DVD,费雷拉得到了罗滕的动作集锦,罗滕将在比赛中和他直接对抗,中后卫得到了莫伦特斯和普尔绍的信息。每个人有自己的DVD要学习,然后,我们坐到一起讨论这些信息。最后,我相信摩纳哥队对我们来说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穆里尼奥和切尔西诸多球星的初次见面会上,他亮了一手绝活: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如数家珍地说出自己对这些球员的掌握情况:从技术风格、进球数、身高体重甚至详细到哪些是左脚打进的,哪些是右脚打进的。这一下子就震住了这些球星们,不过,这只是开始,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主教练这种近乎完美的细节准备工作会使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切尔西在古利特、维亚利和拉涅利的时代就是一支国际纵队,不论是贝茨,还是阿布都愿意按照主教练的意图大撒金钱来组建球队,但总是打不出符合他们实力的战绩,原因就在于准备不够,切尔西可以在强强对话中打出赏心悦目的配合,却在靠身体立足的中下游球队脚下俯首称臣,儒雅但寡断的意大利人拉涅利的组军已经为穆里尼奥搭好了一个框架,但他却不懂得合理安排大牌们的上场时间,只懂得曲意逢迎而被英格兰媒体戏称为“补丁匠”。而穆里尼奥完全不一样,当第一次在游艇上见到阿布时,就让俄罗斯富豪震惊:穆里尼奥给了阿布厚厚的几叠材料,上面写满了他对球队各方面建设、人员组成和未来需要的看法和理由。
穆里尼奥的这种细致作风还来源于他的第一次惨痛经历。2000年9月,他执教指挥的第一场比赛就0比1输了,本菲卡队开场仅仅60秒就被攻入一球,而博阿维斯塔的这个进球正是穆里尼奥事先反复提醒的:“博阿维斯塔进攻时,通常依靠边路传中,传球的落点是对角的门柱。比赛前,我反复提醒本菲卡球员这一点,但博阿维斯塔还是用这种方式进了球”。事后,他归咎于自己过度信赖本菲卡情报搜集的专业性。对于职业教练而言,首场就以这种方式输球,前景当然很阴暗,加上儿时欢度圣诞时父亲被解雇的灰色体验长久地停留在穆里尼奥的脑中,穆里尼奥的忧患意识远超同龄人,从此,他总是将赛前准备工作做得细致入微,经常长久地摆弄战术板,甚至自己掏腰包请人收集情报。
穆里尼奥对于细节的重视以及这种重视带来的成功和影响,和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于细节的重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