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基督教应当树立和谐的理念,进一步通过神学的思考和运用,引导基督徒在教会和社会的生活中,更好地发掘圣经的宝藏,发扬基督教崇尚和谐精神,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基督教一贯持守仁爱,祈愿缔造一个和平与和谐的社会。圣经强调“劝人和睦的,便得喜乐”、“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耶稣主张宗教上的敬虔应首先做到的是与人和好,诗篇的作者更把这种和睦关系上升到信仰的美德之中,“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基督教有一个很好的信仰口号,叫做“作光作盐”,“荣神益人”。保罗也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象用盐调和。
”使徒保罗提出“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的主张,并提出“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这些主张,与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的和谐社会可谓是殊途同归。在教会里,基督徒因为上帝的爱而融为一体,“在耶稣里我们是一家人”,都是上帝的儿女信徒彼此互称“弟兄姐妹”,不论各人的年龄、文化、经济基础,甚至民族、国界等因素的差异,都能走到一起,彼此接纳。
通过一起敬拜,一起唱诗、祷告、团契、交通,相互的探访联络,增进相互的了解,增加交往的频率,彼此之间逐渐地建立真挚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祥和安宁、友爱诚信的社会环境,必定大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基督教的宽容精神具体表现在效法基督,提倡平等,拒绝报复,爱人如己,施舍饶恕等方面,这些也是基督教践行和谐的具体内容。基督教的宽容思想建立于上帝对人的创造上,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人都是平等且自由的。耶稣就是一位非常宽容人的救主。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最多也最详尽的记录了基督先后对宽容思想作的专门论述: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耶稣基督即使在十字架上疼痛难忍的时候,还为把他钉在十字架的人向天父求情:“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甚至要做到,“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给他打。”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短处,甚至会有犯错误、犯罪的可能。基督信徒既然彼此为肢体,就用爱心互相宽容。
基督教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十条诫命”中,有六条都是关乎人的,如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婪别人的东西。耶稣在论到律法的核心时,明确地把它归纳为“爱神”和“爱人”两条,而爱神又是以爱人为基础的。彼此联络博爱是基督的精神,也是基督教道德和信仰的核心。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是彻底的为人民服务;“施比受更为有福”是倡导奉献精神;“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是叫人专做好事。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要求人凡事存无愧的良心,“无论做什么,要从心里做,不是给人做,乃是给神做”。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基督徒行为的准则。
圣经说,上帝乃是诚实的神,“因为耶和华的言语正直。凡他所作的,尽都诚实”、“耶和华啊,你的慈爱,上及诸天。你的信实,达到穹苍”、“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圣经说:“膏油与香料,使人心喜悦。朋友诚实的劝教,也是如此甘美”、“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
站在这个时代当中的基督徒,不仅因着神的诚实和信实能在教会内与肢体坦诚相见,诚实交往,说诚实话、做诚实事,而且许多信徒也能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与人建立一种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