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ALKS.CC

标题: 关贴 [打印本页]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0 08:51 PM
标题: 关贴
本帖最后由 cannounderstand 于 2015-2-17 09:53 PM 编辑

这是一个投票贴

唯有看完整篇短文者

才有资格投票

诚不诚实看自己了..










一、什么是佛法


  净空法师讲述

  前 言

  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于初机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广泛的印行、流通此

书,帮助初学,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虽然言未完全尽意,但是真诚的供养、真诚的发心,希望有缘

的同修,都能欢喜,并得到真实的受用和法益!

  一、什么是佛法?

  诸位同修:

  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

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会报。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昭王

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十九年。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的大德们,对

佛入涅槃的纪念日,便是用这个纪年。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

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

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

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

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

切智’。

  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

产生的?从那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

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

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

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他们自觉之后,还没有发

心,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希望觉

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的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这‘究竟圆

满’正如同其他宗教里面赞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

的智慧德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圆觉经中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

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现在

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

证得’。这就是我们的病根之所在。我们从佛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著之害;每天还在继

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想、执著;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确是一切迷惑、

灾难的病根啊!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著断得干干净

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大智大觉的物件,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

量的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

可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物件,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就叫

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中国人常讲‘佛法

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物件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

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物件

(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思惟、观

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能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我们便应该相

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

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也就是华

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界。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

名词的含意,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民国初年有一位欧阳竟无先生,是当代的大佛学家,他在南京创立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不少的佛教人

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这一位大师,于民国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学(现称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一次

讲演,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当时在中国引起相当的震撼。他举了很多例子为

佛法正名。这篇讲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册,台湾也有流通,诸位仔细看看,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二、什么是佛教

  佛教究竟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

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

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

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

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

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

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

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

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

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

作‘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

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

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阿阇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

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

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

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

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

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

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

一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

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

什么!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

  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

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变了质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

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不像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小时。现在

你们看那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坐禅,一种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

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现在我们所见的

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

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

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

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

题,从现前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

大,认作学术也是变质。

  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

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

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

变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

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

  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那一种

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四、佛陀教育的目标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

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

明: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不圆满。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

间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觉’。为什么不称他为正觉呢?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

断,他还有贪、嗔、疑、慢,还有是非、人我。换句话说,他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

果是贪、嗔、疑、慢,人我、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了‘正

觉’的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阿罗汉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

佛,但还没有成佛。‘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

用的心跟我们是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有烦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

真心。我们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

的,不是真的。面对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

这成什么话呢?可见这不是真的!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佛用的

是‘圆满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呢?像

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

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是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辟

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从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

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住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

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修学得到正等正觉,这个学位称为‘菩萨’。阿罗汉好比是学士,菩

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

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

们都是人,不是神仙,诸位千万不要把他们神格化了!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

慧,这也是佛教教学的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

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

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

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

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

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

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佛教是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

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

目标,至于往后的目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

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作者: 四个火星人    时间: 2014-8-30 09:5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0 09:59 PM
四个火星人 发表于 2014-8-30 09:54 PM
谢谢楼主分享 感恩

e不客气

你看完了哦????

有毅力哦..


作者: 四个火星人    时间: 2014-8-30 10:0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0 10:11 PM
四个火星人 发表于 2014-8-30 10:04 PM
嘿嘿。。真心的说,我检阅的看过了。。
你让我开悟了些人与人和世间相处的智慧。。谢谢

e佛法本来就是让人悟道

让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呀????

例子????

作者: 四个火星人    时间: 2014-8-30 10:2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0 10:36 PM
四个火星人 发表于 2014-8-30 10:25 PM
如有误解请楼主指点,

我觉得好比在社会上,

e这是一部分

你有看哦


作者: htuomrev    时间: 2014-8-30 11:08 PM
挺不错的,一篇文章点出了很多人的误解。
虽然我不学佛教,不过对佛教还是有一定的认识,每当我跟人家说佛教不是宗教的时候,总是被别人白眼,硬是不信我说的话 ==|||。
当然,文中说其中一种分支(形式)是宗教,可是我却不是很赞同。因为其实宗教这词是来自外国,也就是religion,其定义是一种对造物者的信仰,而佛教却有信仰但无造物者,充其量只能说是半个宗教。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浅见而已,毕竟硬是把一种教育和宗教搭载一路上,有点怪。

最后,只能说这文真的不错,
真学佛的人应该把楼主的文给读了,真正的了解一下;
不学佛的人也应该读读,其实不少东西可以借鉴。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0 11:17 PM
htuomrev 发表于 2014-8-30 11:08 PM
挺不错的,一篇文章点出了很多人的误解。
虽然我不学佛教,不过对佛教还是有一定的认识,每当我跟人家说佛 ...

e不错

看样子你看完完整的短文..

e你也讲中了我的心事..

其实这篇短文着实也还不赖..

才敢厚着脸皮介绍大家..

佛教目的在于

破迷开悟 离苦得乐

这点看来你了解..
作者: 家福    时间: 2014-8-31 12:14 AM
cannounderstand 发表于 2014-8-30 10:11 PM
e佛法本来就是让人悟道

让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呀????

悟到了所有道理,三藏十二部经典会背也没有用地,一样都做不到也是空谈吧!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1 10:50 AM
家福 发表于 2014-8-31 12:14 AM
悟到了所有道理,三藏十二部经典会背也没有用地,一样都做不到也是空谈吧!

e解行相应

可以的话能够懂道理

再去行动更加好

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作者: 家福    时间: 2014-8-31 10:16 PM
cannounderstand 发表于 2014-8-31 10:50 AM
e解行相应

可以的话能够懂道理

佛法讲求实践,知易行难啊!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8-31 10:43 PM
家福 发表于 2014-8-31 10:16 PM
佛法讲求实践,知易行难啊!

只要常念阿弥陀佛

具备信愿行

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

不会很难实行吧..
作者: 家福    时间: 2014-8-31 11:30 PM
cannounderstand 发表于 2014-8-31 10:43 PM
只要常念阿弥陀佛

具备信愿行

说易不易,说难不难。。。
常念阿弥陀佛是可以,但要做到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念而无念,又谈何容易?!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9-1 12:00 AM
家福 发表于 2014-8-31 11:30 PM
说易不易,说难不难。。。
常念阿弥陀佛是可以,但要做到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念而无念,又谈何容易?!

其实只要临终时候精神清醒

具备信愿行

然后念十声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了..

请参考

18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欲生果遂愿 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作者: 家福    时间: 2014-9-1 12:22 AM
cannounderstand 发表于 2014-9-1 12:00 AM
其实只要临终时候精神清醒

具备信愿行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平时念佛功夫不到家,临终病魔缠身时是非常难提起正念来念佛的。一不小心一念嗔心起就堕入三恶道了!
作者: cannounderstand    时间: 2014-9-1 01:02 AM
家福 发表于 2014-9-1 12:22 AM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平时念佛功夫不到家,临终病魔缠身时是非常难提起正念来念佛的。一不小心一念 ...

看来师兄还算有研究

病魔缠身要提起正念是不简单

所以平常功夫要练好咯

自然不怕提不起正念了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mobile.jbtalks.cc/) Powered by Discuz! X2.5